文明交流互鉴相关论文
习近平的世界文明观包涵了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文明需要相互理解、尊重,需要继承发展各种民族文化,加强文......
中华文明的形成具有独特性,在同世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古代经济社会,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尊重文明多样性为逻辑起点,注重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是兼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呼吁世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
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绸之路精神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是构建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体现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彰显了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问题意识。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人类文明交往观以及当今各国交往模式做出的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明确要求,明确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历史性目标。中华文明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国......
2021年12月9日至10日,“2021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浙江台州举办,国内外各界嘉宾围绕中国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
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了世界文明进步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全球普遍交往的实践逻辑,蕴含着人类趋向更高层次的自由与解放的美好生活追求。......
典籍外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活动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大中华文库》作为规模庞大、极具系统性的传统典籍外译丛书,其海外传播效......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
在一个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国提出增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主张,旨在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文明交流互鉴主张源......
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媒介,它不仅提供保存、展示、传播和建构社会记忆及历史文化的媒介技术,还通过定义当下与过去相遇的仪式和空间......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不同文明接触、融合的步伐,将文明交流互鉴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探索总结中华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碰撞、交......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文化交融日益加深,文化交锋复杂尖锐,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百年变局历史和时......
在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与国际关系新秩序的背景之下,各各不同文化的传承问题日益成为文化自觉的前提存在.而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有适......
随着世界政治的演进,文明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全球治理、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面对冷战结束后西方战略思想界对“文明冲突”的......
“本届论坛以‘三十而立,开启中国—东盟合作共赢新篇章’为主题,就是为了总结以往经验,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展望下一阶段媒体合作的崭新......
〔摘要〕 面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时代潮流,习近平站在人类文明和世界道义高度,在深入思考多样性文明何以和谐共生共存共进的基础上,提......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交流互鉴、建设文化强国等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习近......
2019 年3 月20 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意读者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 从古至今......
约定俗成在法律术语译名中呈现出理据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二者共同促使法律术语译名在变化和稳定之间的平衡,达到稳中求进。在“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统论述当今人类文明的时代要义、思想理念和本质特性等,形成了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明观——文明......
文明交流互鉴是阐释人类共同价值观的重要视角.人类共同价值观植根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在破解全球治理难题、构建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不仅为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弘扬提供了遵循,而且......
共建“一带一路”这一世纪工程,将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国际合作将进一步走深走实......
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世界交往思想、共同体思想等从唯物史观发展而出的重要理论成果。通过对文明交流互鉴思......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文明交流互鉴逐渐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交往的思想、中国特......
作为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跨喜马拉雅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璀璨的喜马拉雅文明。地区多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有较强的相通性,......
2020年12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太总站及下辖香港记者站和澳门记者站在香港、澳门以"云链接"方式正式揭牌成立。中央广播电视......
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存在的根基,而演化的媒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传播技术与文明秩序是匹配关系,与数字传播技术相匹配的则......
以张彭春为核心的中国代表团对《世界人权宣言》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宣言》第1条中列入了关于"良心"的表述......
当今世界需要怎样的文明观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积极的角度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
此次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为亚洲文明互学互鉴、繁荣发展搭建平台,同时也将推动......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世界上没有孤立的存在,这其中,当然也更包括文化、文明。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
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得......
<正>重要发现:·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大力支持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超过九成......
以“共享亚洲美食文化,推进文明交流互鑒”为主题的广州亚洲美食节自5月16日开幕以来,围绕“食”开展了5大系列共42项活动,亚洲美食主......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就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推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多次作出重要......
人类历史是一部纷繁复杂的历史,它包括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整个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人类文明形成发展的历史。但概括起来,冷战结......
2019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本着不忘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