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小说相关论文
新市民小说作为一种小说样式的自然体现,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对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新市民小说的研究还相当薄弱。20世......
“新市民小说”专栏是《上海文学》于1994年倡导的一股文学创作思潮,为期三年左右的“新市民小说”发表了一系列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
与传统市民小说相比,新市民小说有许多不同之处.以张欣小说为例,分析新市民小说的创作特色,文本内容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及地域色彩......
20世纪90年代"新市民小说"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它传达出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的文化境况;揭示出市场化日益......
在由文学创作、文学出版、文学理论批评、文学教学和文学团体等所组成的文学场域中,文学出版有着相当特殊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
无论是作品阐扬的主题内容、题材风格,还是作家采取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张爱玲的文类意识均相当固定,即倾注于市民文学的书写。由于......
我国在推进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新的市民阶层兴起,带来了新市民小说的繁荣.这些作品表现出对市民生活理想、价值观念、行为方......
在一般人印象里,新感觉派特指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三人,其实它应该是一个作家群落,这个作家群落指的是用新感觉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
予且的文学之路实际上是从圣约翰大学开始的。1920年代前半期的圣约翰大学新旧杂糅的校园文学气氛,为他投身新文学的创作提供了较......
<正>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乡土叙事一直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主流。都市文学只是浮光掠影地出现于历史的间隙和夹缝中,以至于整个20世......
20世纪90年代文学中新口号、新命名频繁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学活力、辐射和影响在下降,而文学编辑的作用在提升,文学创作、批评和......
<正>新世纪以来,评论界从不同角度对关于中国社会转型期城市的文学书写作了类型概括,如"打工文学""新都市文学""新市民小说""底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市民小说崛起,王朔、池莉等人开启了充满市民文化精神的文学空间。然而,诸多研究多以西方后现代主义、大众......
本文采取宏观梳理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力图对1942至1945年的上海新市民小说作一整体性论述,不但从宏观上厘清新市民小说的历史......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理论探讨与批评实践——“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暨《文学评论》组稿会综述李凤亮80年代以来,伴随着文学创作的日益拓......
池莉小说是当代"新市民"小说的代表性文本。通过对"新市民"小说这一概念的阐述,论述池莉"新市民"小说的发展过程、创作理念和基本......
“新市民小说”专栏是《上海文学》于1994年倡导的一股文学创作思潮,为期三年左右的“新市民小说”发表了一系列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
《上海文学》1994年第9期发表了《“新市民小说联展”征文暨评奖启事》一文,宣布《上海文学》与《佛山文艺》联合征稿,隆重推出“......
海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受到大陆学界重视却是从九十年代才开始的。自吴福辉为海派文学“正名”后,海派才重......
谈谈“新市民小说周介人背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中国文学之所以具有活力,在于它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更新。七十年代末,如果不对文学与......
渐已远逝的九十年代的文学时光,为我们凝聚起了一个斑斓驳杂的精神空间。当我们从中搜寻曾有的那些并不遥远的阅读记忆时,定然会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