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抒情相关论文
《被围者》是上世纪40年代中期,穆旦的一首重要诗作.一方面,诗人遵循“新的抒情”的本意,忠实于生活的表现并在苦痛里开掘光明的未......
乐黛云先生主编的“跨文化沟通个案丛书”意在通过诸多个案研究,展现对中国文化发展卓有贡献的中国学术名家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同时......
穆旦的诗歌写作有强烈的社会关切与历史意识,对各阶层人民,尤其是底层民众,有内省式的观照。如果因穆旦非左翼诗人的身份,而忽略其......
理论家分为数种,各不相同。一种是职业的理论家。他不写作,也不涉及具体作品,只谈论理论问题,是玄学式的理论家。一种是作家,或诗......
<正>一穆旦写于1940年11月的《五月》,在两种风格、诗体之间形成猝然对照,一直为后人称道,被看作是现代主义蒙太奇美学的一次完美......
穆旦作为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在1940年代“救亡压倒启蒙”的背景下却达到了自身诗歌创作的一个高潮。其抗战诗歌中的思想......
诗人穆旦于1938—1941年所写的部分诗歌,着力于对苦难中国的现实场景的绘写,最终则落实到《赞美》。由于诗人所选用的词语和意象基本......
期刊
二十世纪上半叶,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最艰难时刻,许多诗人饱蘸民族血泪书写下壮丽的诗行。而像穆旦这样,既留下了众多令人瞩目的......
与其说穆旦"最好的品质却全然是非中国的",毋宁说是非古典中国的:非"牧歌的情绪"加"自然风景"的,非单线因果和起承转合的,非和谐统......
<正>1946年2月至1947年8月,诗人穆旦曾一度担当"公众角色",赴东北沈阳主编过一份"发行数量可观又颇具地方性影响的报纸"——《新报......
"新的抒情"是诗人穆旦在上世纪40年代为超越以往诗歌抒情和想象方式,而提出的一种诗学主张。本文从考察穆旦"新的抒情"得以出现的......
从风景体验的视角进入联大诗歌,可以提供一条考察联大诗歌现代性问题的独特路径,而不只是单一地把它归因于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无......
在这个钢筋铁骨的时代,龚学敏的第六本个人诗集《钢的城》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对“钢铁”的诗性规划,并由此呈现了当代诗歌“钢铁诗学”......
由于语言本身的限制,新诗格律的形成始终面临一定的困难,自由体新诗的格律更是如此。与格律诗看重语词外在的音响效果即一种形式化......
穆旦曾在诗中提及“鲁迅的杂文”对他有所影响,本文借此展开“穆旦诗学思想与鲁迅杂文精神”的讨论。杂文精神体现着对于文学与政......
穆旦的诗歌是具有生长性的,这是他的诗歌能够被再次发现的基础。穆旦的一生都与诗歌相伴,不论是其延续一生的诗歌创作,还是特殊时......
穆旦是中国新诗坛的翘楚,更是南开大学的骄傲,他的人和诗已经构成20世纪诗坛一道沉雄峭拔的迷人风景线。为全面阐释和充分彰明穆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