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良铮相关论文
通过对"以诗译诗"这一诗学概念的梳理和溯源,本研究指出"以诗译诗"通常指译诗为诗、诗人译诗;此外,"以诗译诗"还包含了"突......
本文标题,取自穆旦(查良铮)的名诗《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二战中,诗人曾作为中国远征军的译员,随军入缅甸作战。此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本文对英国诗歌泰斗叶芝的名篇Sailing to Byzantium以及查良铮的中译本展开分析,对其做出相应解释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
摘要:《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是愛尔兰诗人叶芝晚期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诗歌形式和风格方面对查良铮和余光中的两个不......
在研究穆旦的长河中,更多关注力都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作为译者的查良铮,由于其审美、价值、传统教育等多方面影响,形成了他独特的翻译......
关联理论是一种新兴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是一种认知——推理活动......
本文以查良铮翻译的拜伦诗歌在当代中国不同时期出版的几个选本为例,管窥拜伦诗歌在当代中国的译介与传播历程,阐释翻译与时代话语变......
本文从'Sailing to Byzantium'的主题与风格出发,对两位翻译家查良铮和顾子欣的两种不同译本进行了评析,并作出相应的解释......
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不同的译者对同一篇原作会有风格各异的译文,本文以拜伦的名诗《哀希腊》在不同时期有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以......
查良铮(1918-1977)是诗人,也是诗歌翻译家。20世纪40年代,查良铮以穆旦为笔名,相继出版了三部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
查良铮不仅是一名诗人,也是一名诗歌翻译家,他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诗歌翻译史成就最大的一人。”[1]就普希金的诗歌翻译而言,查......
查良铮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诗译家。他的诗歌翻译理论和实践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本文作者从普希金的诗体......
期刊
诗歌作为重要的文学载体,如何让诗歌成功跨越国度向来是译者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在翻译诗歌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很多不通顺和无法表达......
1836年8月21日,离决斗死亡只有五个月零八天,普希金心头萦绕着不祥的预感,挥笔写下了回顾平生展望未来的抒情名篇《纪念碑》:我为自己树起了一......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具有固定的形式、高度凝炼的语言、美妙的韵律和丰富的意象,当它被移植到另一种语言里时,必然会在意义、......
翻译美学不同于传统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它综合了翻译和美学两个学科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探讨的是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
同为"九叶派"诗人,查良铮和袁可嘉在外国诗歌翻译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两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经典诗作,拓展了中国读者的阅读视野,也加......
翻译作为涉及两种社会文化的复杂活动,必然受到两种不同规范的制约。从翻译规范视角研究查良铮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翻译,可发现......
由于诗歌这一体裁的特殊性,诗歌翻译几乎不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对原诗的完全忠实,译者或多或少需要作出对原诗的'创造性叛......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著名长诗“Sailing to Byzantium”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就有很多译者将其译为中文,其中流传较广的......
理论家分为数种,各不相同。一种是职业的理论家。他不写作,也不涉及具体作品,只谈论理论问题,是玄学式的理论家。一种是作家,或诗......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身份研究主要有三种模式:启蒙主体的、社会学主体的和后现代去中心主体的。就译者而言,文化转向后的译者主体性讨论开启了译者身份的......
查良铮(穆旦)翻译的长诗《唐璜》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也是诗人最满意的译作。但由于历史原因,出版社没有采用诗人自己......
解放后,穆旦致力于浪漫主义诗歌的翻译,受显在翻译的影响,穆旦后期诗作的特点首先是语言平白自然、朴实易懂。其次,穆旦后期的诗歌......
查良铮既是著名诗人,又是伟大的翻译家。首先他是位著名的“九叶派诗人”,笔名为穆旦,他的代表作是《探险队》、《穆旦诗集》、《......
诗歌的翻译对穆旦后期的创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穆旦在解放后致力于诗歌的翻译,主要集中于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自身的诗歌......
查良铮是我国抗战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兼翻译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写了许多反映抗战时期国家和人民苦难的诗歌并翻译了大量外国诗......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注重用高度浓缩的语言和优美的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诗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具有很重要而......
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家查良铮的诗歌翻译的选材和翻译风格等方面探讨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彰显,并且着力于分析历史文化背景......
1953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穆旦对新中国一度怀有陌生感与警惕心理;1957年在多重鼓励之下,久未写作的他短暂地"重现"。之后的批判可见......
本文钩沉了穆旦1942年发表在《教育杂志》的《抗战以来的西南联大》一文,使我们清楚了西南联大抗战初期的迁移、上课、日军轰炸以......
期刊
有关诗歌翻译,翻译界的一个共识是:诗歌最好是由诗人来译。本文以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的著名翻译《西风颂》为例,从诗学的角度分......
查良铮在解放后选取浪漫主义诗歌进行汉译,确实有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因素。不过,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试图利用外国文......
作为中国上个世纪1940年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穆旦在1950年代后转向了诗歌翻译。结合“诗人穆旦成为翻译家查良铮”的“外因”和“......
作为中国20世纪40年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穆旦在20世纪50年代转向了诗歌翻译。本文主要探讨穆旦到著名诗人翻译家查良铮的转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