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疫相关论文
《湿温时疫治疗法》对湿温时疫有深入研究和临证体会,为疫病防治提供了有效策略。文章从疫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等方面挖掘了......
本文总结了张灿玾治疗时疫的学术思想。从时疫之基本概念出发,先生于经典理论,博览群书,汲取伤寒、温病众家之长,承上启下,重视对流行性......
疫病的发生与天气、气运都有密切关系,安阳地区手足口病发病集中在8、9、10月3个月份,且发病临床特征与庚子年呈现出的运气特点密......
1932年的疫情危局 《大公报》刊登的全国海港检疫总管理处霍乱报告显示,1932年4月23日霍乱病例在武汉首现,4月26日沪上发现病例—......
古代社会,瘟疫频仍。热病、时疫、疟疾等疫病,不时夺走人们的性命,改写历史的进程。即使是在远离瘟疫的时候,民众心理上的那份恐惧记忆......
古代一旦出现疫情,对病人采取什么手段呢?许多典籍表明,是隔离,这种方法自古有之。关于隔离观察治疗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书·平帝纪》:“......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嬗变到近代社会的关键时期,鄞县的近代化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1929年至1939年是陈宝麟主政鄞县时期......
清朝末年发生了两场瘟疫,一是发生于1902年的一场霍乱,二是发生于1911-1912年的一场鼠疫.对于这两场瘟疫,社会各界均有不同的应对......
1911年清宣统三年,从关外传到关内的一场瘟疫,清政府的监国摄政王、北京总厅、民政部、地方各级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其继......
妊娠期感染疫病的记载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历代医家对妊娠时疫的认识不断深入,至明清时期基本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医论治法......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中,有一个宫中感染时疫的故事。雍正初年,早春之际,有宫人感染时疫,人心惶惶。年羹尧的妹妹华妃指使太......
手足口病(HFMD)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中医学中属于“疫病”范畴,中医学在疫病防治方面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在疫病的治疗实践领域,中医药......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可表现为单纯手足口斑丘疹或疱疹,部分导致心、脑、肝脏的损伤。本病发病急,传......
腮腺炎接触史者,以板蓝根30克,煎水服用;或板蓝根冲剂每日2包,分2次冲服(均连用3日),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腮腺炎肿痛发热患者,用板蓝......
中医"黄疸"一词及病证首见于《内经》,散见于《素问》《灵枢》多篇。《内经》从黄疸病证特点鲜明易于鉴别、五运六气失常引发时疫......
桂枝辛温解表,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的代表药。《伤寒论》太阳病篇以桂枝为主要药物的组方有35首之多,体现出它在治疗外感病中的重要......
1918年浙江时疫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积极派遣救护医队奔赴疫区,开展救援活动。在这次救治活动中,中国红十字会深入疫区,施诊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