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相关论文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基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诉讼程序,深......
品格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证明某一诉讼参与人品格的证据,即是用以证明这一诉讼个体在特定情形之下会依据其所具有的一贯品格......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以强调对涉罪未成年人......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修改后的刑诉法在特别程序中第一章增设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体现了对犯罪后......
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担保,保证其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作为一种法定的非羁......
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贯以来,我们都重视了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强调刑事诉讼是未成年人案件最后的付诸手段。即使启动了未成年人刑......
全国法院共有少年法庭2300余个,少年法庭法官7000余人,开展未成年人综合审判试点中级人民法院扩展至49家。1984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人......
新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一章设置了社会调查制度,但诉讼法及《规则》对社会调查的具体程序及对社会调查成果的具体运用却没有具体......
日前,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法院成立了一个由审判长、审判员和书记员全部为女干警的少年法庭“女子合议庭”,负责审理未成年人刑......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淡化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的观念,而代之以保护处分和教育处分等非刑罚处理措施,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追诉的目......
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关系到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亿万家庭幸福安宁、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未来。新修改的刑事......
摘要: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数量剧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在实践中左右为难,其中立法不足,执法理念的陈旧等缺陷有待完善......
随着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对未成年犯实行“非监禁化和非刑罚化”成为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发展趋势,目前对于如何......
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指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2006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
[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文(令)号]高检发研字〔2007〕1号[公布日期]2007.1.9[类别]刑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
修改后刑诉法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明确强调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但是,司法实......
随着司法改革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日益强调,扭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前羁押居高不下的现实难题已成为司法改革探索的重要课题。控制审......
为了“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1979年刑法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处罚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
主持人:修改后刑诉法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其中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是开展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重要环节与手段之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采用普......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正,其中一个引......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许多地方都开展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探索。 什么是社会调查制度? 简单来说,“社会调查制度......
8月20日,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的一间会议室里,七个特殊的孩子与各自的家人紧紧相拥。致歉声、安慰声、哽咽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消泯了......
他,一个涉罪因未成年被判处缓刑的大男孩; 她们俩,一位是从事未成年涉案对象考察帮教工作的检察官,另一位是专职社区矫正的社工。 ......
“轻缓化”是当今社会处理未成年人公诉案件的主要趋势。但在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轻缓化”的刑事政策在公诉环节却没有......
近年来,玉林市玉州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坚持“教育、感化、挽救、预防”方针,秉承“人文关怀”理念,结合自身优......
[摘 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通过深入到未成年被告人或未成年罪犯的学校、家庭、社区、村委会、工作单位等地,走访家长、......
一、检察机关贯彻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情况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
一、我国关于合适成年人制度的规定 在刑诉法修订之前,最高人民检察院2002年4月发布的《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新《刑事诉讼法》革故鼎新,将未成年人通知辩护提前至侦查阶段,然此项通知辩护职能在与公安机关固有侦查模式的磨合中,将会产生何......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检察阶段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更是重要的一环。该制度......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0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未成年人是特殊的犯罪群体,对这一群体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刑事政策已成为司法界的统一认识。由于涉罪未成年人相对成年人的......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一种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刑事和解制度成为当前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的热点话题。刑事和解的价值在于:有......
“现在,未成年人被网络感染,在网络中迷失自己导致的犯罪越来越突出。”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副庭长李斌近日告诉记者。2008年,该......
一、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 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主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一、会议概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相对不起诉制度就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案件时,对符合法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认为不......
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运用简易程序中应当注意庭审中公诉人缺席、庭前调查未成年被告人经历的主体、简易程序启动上未成年被告人......
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是党中央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作出的重要决策。它意在着力解决影响......
我国《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下称《规定》)中第10条、第17条明确规定,在审查批捕阶段以及审查起诉阶段讯问未成......
作为国家的公诉机关,检察机关全面履行职能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在工作中更要进一步完善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机制和......
近年来,江苏省响水县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积极创新工作机制,针对不同涉案未成年人,采取“不捕警示、捕后疏导、监护人约谈......
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长和犯罪低龄化是当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对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