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恶性相关论文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惩罚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但是未成年人的主观恶性如何......
当代规范刑法学中的人身危险性,不是抽象的、必然的、与生俱来的犯罪危险性,而是基于行为人的具体的、动态的、人身性的事实特征的......
人身危险性是与社会危害性并列的一个概念,是刑法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贯穿刑罚权行使的始终。但是,在我国刑法学界,不仅对人身危险......
随着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逐渐深刻化,社会各界对调整我国现行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也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行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本文是针对目前刑法学界对主观恶性研究的薄弱,结合刑法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对刑法学理论中的主观恶性的应有内涵、价值和......
犯罪中止,又称中止犯,是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形态之一,是近现代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世界刑法理论由客观主义向主观......
犯罪是在恶意支配下通过恶行表现出来的一种恶。恶意即主观恶性,是通过危害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应受到道义上和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和......
量刑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其中量刑根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量刑均衡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对量刑根据做一......
社区矫正对象就是指:(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
【摘要】 近年来,“性贿赂”行为泛滥成灾,几乎到了凡有腐败,必有性賄赂的地步,这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行为,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
由于交通肇事犯罪为过失性犯罪,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不深等原因,此类案件在审查逮捕阶段,大多存在当事人双方和解或是办案单位人......
监狱行刑客体与监狱行刑对象既密切联系,又有着原则区别。监狱行刑对象是指正在监狱服刑的罪犯,他是监狱行刑客体的载体。而监狱行刑......
公诉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内部的重要业务部门,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公诉部门审查起诉工作中通过及时公正地追究犯罪嫌疑人......
我们不能基于一般预防的需要而将社会治安形势作为影响量刑的因素。在任何社会治安形势下,同一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危害都是一样......
【案情】某公司2020年对在职职工违法违纪核查的专项行动中接到举报,称职工梁某曾于2015年被追究刑事责任。经调查得知,2015年6月,......
犯前、犯后情节简单归属于人身危险性不只是语义缺损,而且违背法治原则.因为处罚未然之罪缺乏正当根据.从理论上讲,累犯、惯犯可罚......
随着广州市花都区经济的稳步发展,花都区的人口,包括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都在迅速增加,由此涉嫌犯罪的人数也有上升之势。在涉嫌犯......
对于犯罪预防的问题,刑法学者已进行了几个世纪的研究,其中,以毕克迈耶提出的人格责任论发展至今的人格刑法学独树一帜,人格刑法学......
限制死刑适用是当前我国的一项司法政策。作为死刑适用标准的“罪行极其严重”也应受到最严格的解释。该标准要求极其严重应指行为......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1条一直是该法备受关注和饱受争议的对象,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一条款的规定才能更好地实施和完善环境影响......
期待可能性的目的是追求刑罚的人性化、个性化.研究期待可能性必须立足我国刑法实际,把期待可能性与故意、过失共同作为反映行为人......
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数额是该罪主要的量刑标准。本文从数额入手 ,通过对现行刑法规定的分析 ,揭示侵犯财产罪中......
社会危害性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中心范畴。我国刑法学者对社会危害性概念的理解,大致存在事实说、法益说、属性说、综合说以及两分......
刑法分则过多规定“法定犯”不符合现代刑法“省刑”、“谦抑”思想,法治社会不是条文越多越好。刑法有自身的调整范围,不是所有的行......
复旦投毒案一直广受社会关注,14小时的二审庭审更是历史少见,庭审围绕被害人死亡是否由被告的投毒行为造成、被告投毒行为属于故意......
未成年人是特殊的犯罪群体,对这一群体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刑事政策已成为司法界的统一认识。由于涉罪未成年人相对成年人的......
交通肇事犯罪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犯罪。司法解释关于按照交通事故责任人责任大小决定交通肇事罪有无及轻重的规定不合理;交通肇事后不......
许霆案的终审判决尘埃未定,但是网络却对此案件反映强烈,在理论界亦是引起轩然大波。是法律问题还是道德问题?怎样寻找法律和道德......
我国刑法典第89条第2款将追诉时效中断的事由规定为“又犯罪”,对于此项立法模式,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但关注较少,虽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审判实践引发了于定罪中是否要考虑人格问题的讨论。厘清人格的概念,分辨人格与人身危险性以及主观恶性的界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
人身危险性一词发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刑事实证学派,也就是近代学派。人身危险性最早是犯罪学上的术语,后来逐渐也成为刑法学上讨论的......
判处死刑的前提条件"罪行极其严重"蕴含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内容,而不仅仅指行为的客观方面."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是指犯有死罪,应当判......
一、区分集资诈骗罪与非罪的基本点(一)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对于集资诈骗罪来说,如果立法上不明定和限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
<正>根据现行刑诉法第六十条的规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是逮捕的必要性条......
源自英美刑法理论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通过对低龄未成年人主观恶意的补足从而形成弹性化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利于实现对低龄未......
本文案例启示:扒窃行为不但侵害公民财产权,也危害公众的安全感,并且取证难、不易查处,因此《刑法修正案(八)》将其单独作为盗窃的一......
随着我国诉讼观念的更新和诉讼模式的转变,卧底侦查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为大家所关注.然而,就其法律规制问题学界存在诸多争议,焦点......
对于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能否进行正当防卫的问题,主观的违法性论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具有违法性,因而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客观的违......
<正>1.2010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法发〔2010〕60号为规范司法实践中对自首和立功制度的运用,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
<正> 量刑的酌定情节,是指在刑事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由审判机关灵活掌握,对量刑有一定影响的情节。在审判实践中,由于有的审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