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相关论文
"散文热"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文坛的一大景观,涌现出诸多散文种类,散文变革潮流蔚为大观.李存葆就是其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文化大散......
一、军旅作家李存葆李存葆,1946年生,山东五莲人,1964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2年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
当代“文化大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李存葆对散文文体作了多方面的探索 ,他发挥自己的优势 ,进行跨文体、跨文类写作 ,借鉴小说、诗歌......
悲悯的入世情怀和雄健的军人气质是当代“文化大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李存葆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儒家文化的滋养使他具......
李存葆散文以丰厚的传统与现代知识的陈列,以超越历史、时代和未来的独特视角,通过对"狼毒花"的忧思.讨论了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与......
当代“文化大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李存葆是个文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对散文文体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他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跨体、跨文类......
当代军旅作家李存葆的'文化大散文'主要是围绕绿色主题而创作的.李存葆以文化为立足点,以人类生态学的视角深切关注我国及......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选出新一届领导机构,铁凝连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存葆的生态大散文是中国文坛上最美的收获之一。在这些绿色大散文中,李存葆展示了深邃的生态智慧,气势磅礴地书写......
《飘逝的绝唱》(刊《十月》2000年第3期),是李存葆继《我为捕虎者说》、《鲸殇》、《大河遗梦》、《祖槐》等大散文之后的又一力作!......
【正】战争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让我们在鲜血中博弈中陨灭,也可以让我们在鲜血的洗礼中升华。1979年2月17日至1993年3月31日,我国......
<正>最好的军事文学作品总是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战争中流淌出的鲜血是不会白费,总会给文学以深度的滋养,让其诞生出足以震撼人心的......
<正>以大散文观念衡量,1990年代前的"迟开的花朵"①——军旅散文,在新世纪已经花繁叶茂、硕果累累。仿佛一夜春风,新世纪散文花开......
【正】 军人生活是整个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漾溢着独特色彩的领域,它在阶级与国家产生以来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渡过了几十......
【正】 论及军旅作家群,我就想到“色彩”。 他们在文学的画板上,以军绿为底色,竟涂抹出了一幅又一幅绚丽多彩、斑澜夺目的生活画......
【正】 一九七九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后,总政文化部组织了全军96名创作人员,各大单位组织了二百多名专业和业余作者,深入广......
【正】 去年夏天,李存葆同志在经过了一番犹疑之后,终于决定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那段时间,他一直忙于为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正>陈启文(以下简称陈):应该说我和您是相识比较早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就在湖南的一次笔会上有幸聆听您的指教。那时好像就......
自优秀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问世之后,同名话剧、电视剧、舞剧等相继出现。这批以不同文艺形式改编的作品,在亿万群众中产生......
《高山下的花环》是1980年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军事题材小说,广受读者欢迎,也为官方所嘉许。在这部作品中李存葆力图重拾"十七年"革命......
没有豪华的包装,没有廉价的炒作,一本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中篇小说,在16年前静静地被推向市场。然而,始料末及,它竟象一声惊雷,炸响在数以亿......
20世纪80年代,李存葆以军旅小说创作享誉中国当代文坛。1990年代中期以来,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散文创作。他的散文主要关注自然生态和......
乡土中国与农民军人──新时期军旅文学一个重要主题的相关阐释朱向前一我们的先民二千余年来在土地上创造了就世界范围而言也是最......
<正>不止一个人问过我,到底是怎样的情怀,让我近二十年来专注于梳理军旅文学。因为多数的记者甚至军队的作家不可能集中时间去采访......
<正>当2019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想很多人心中都会萦绕着怎样评价新时期文学40年的问题。成功作家和失意的作家,走红思潮的批评家......
<正>白岩松:在座各位,大家估计谁都不会去想今天是什么日子,12年前的今天,2001年的7月13号,在莫斯科,当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投票把2......
【正】 你读《高山下的花环》,你读《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你总会强烈地感受到英雄悲剧所特有的冲击力。它带给你震颤,带给你沉思......
<正>近三十余年来,虽说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还谈不上名家辈出、经典荟萃、家喻户晓、影响深远,但参与的作家济济一堂,作品数量汗牛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