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缢痕相关论文
目的回顾分析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对1908例遗传咨询者进行常规技术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果通过核......
本文对沼泽绿牛蛙(Rana grylio stejneger)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沼泽绿牛蛙的核型公式为K(2n)=26=16m+10sm有5对大型不......
本文根据新疆大蒜体细胞染色体的观察与核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大蒜染色体数为2n=16,其染色体核型为:2n=14M+2SM.第5、6两对染色体为......
编码18-5.8-25S核糖体RNA的45S rDNA基因,是1个简单的多基因家族基因,一般以串联方式相连,对应于核仁组织区(NOR)。首次利用荧光原位......
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逊克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24,分为3组,A组(第1~5对);B组(......
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与核仁组织区的形成有关.次缢痕的数量、位置和大小是染色体的重要形态特征.现有的研究报道了台湾短尾鼩的染色......
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sis)和桓仁产东北林蛙(R.dybowskii)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报道,两种林蛙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都......
本文选择宝兴泛树蛙模式标本产地四川宝兴居群(背部有斑点和无斑点两种类型)、大瓦山居群、瓦屋山居群,也选择了被命名为昭觉泛树蛙的......
对采自云南个旧、绿春、江城3地的泽蛙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地的泽蛙核型均为2n=26(5L+0M+8S),NF=52,染色体次缢痕均出现在6p上......
目的分析9号染色体形态改变是否导致遗传效应。方法 796例患者作染色体分析。结果发现16例9号染色体形态改变,9号染色体倒位10例,......
<正> 1号染色体是人体细胞46条染色体中最大的一对染色体,可能由于牵联着大量的遗传物质,因此临床上迄今未遇到1号染色体完全三体......
采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对Parasol、Corvara等6个东方百合品种进行了染色体形态研究。结果表明:Parasol的核型公式为2n=24=8m(1SA......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的临床效应。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5年来共对1305名来自妇科、产科、儿科、泌尿外科的患者......
对牛蛙(Rana catesbeiana,Shaw)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观察骨髓的C-中期细胞,结果证明牛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6,其中有5对大型染......
采用PI和DAPI组合(CPD)染色结合45SrDNA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分属6个科的16种植物的45S rDNA的染色体位置进行了分析。在所......
目的:对广西黑斑蛙的染色体组型及Ag-NORs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片及用核仁形成区的一步染色法进行银染。......
<正> 大多数两栖类物种的染色体较长大,数目较少,是细胞遗传学,细胞工程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的好材料。两栖类在进化地位上介于水......
<正> 在一个二倍体的真核细胞中,一般至少有一对同源染色体除着丝点(主缢痕)外,还有另一个收缢的部分,叫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观察黑斑蛙的染色体标本,研究黑斑蛙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1)黑斑蛙淋巴细......
本文报道温州四个不同区域泽蛙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四处泽蛙均为2n=26(5+8),NF=52。温州市区、乐清、洞头泽在6p上有一对次缢痕,文成泽蛙在7p上有一对......
染色体对于遗传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遗传学教学中,发现教材中对于染色体的一些问题的提法......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豹子花属6种11居群和百合属7种14居群进行了核型研究,并用不对称系数AI度量核型不对称性,以CVCL-CVCI散点图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