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相关论文
本文从新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引出“执行不作为”的概念,并参考新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讨论对“执行不作为”进行了界定,认为法院......
《京华时报》2011年10月25日刊登马望原的文章:“对环境污染、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
2011年10月29日,在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之后,《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此次修法汲取了近年来民事司......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正案”),修正案第14条将20......
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加了有关公益诉讼的规定,正式对公益诉讼予以了认可,公益诉讼由理念变为了立法并开始......
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二)》)颁布,这一修正案的颁布,是中国民事诉讼法制......
本文针对新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55条有关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立法的比较和国内近年来的司法实践,指出了此次立法......
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确立了小额诉讼程序,是对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呼吁确立小额诉讼程序的有效回应.其对及时化解小额纠纷、减轻当事......
2011年10月底,备受关注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自民诉法1982年"试行"、1991年"转正"以来,仅在2007年有过一次......
为进一步破解"执行难",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执行程序作了修改和完善,通过强化执行措施、制裁逃避执行行为、加大对拒不执行的......
<正>一、正确理解民事再审制度修订的目的民事诉讼法对再审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修订,赋予了再审制度全新的理念和受理审查机制。但......
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之规定,公益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公益维护为目的而提出的诉讼。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既是社会......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使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申请再审在申请事由上得到细化,在审判主体上得到明确化,在审查期限上得到规范化,......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案对民事再审事由作出了重大的修改和完......
<正>为落实中央司法体制改革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3月制定发布了《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
《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的修订扩大了民事执行的制度容量,强化了对妨害执行、规避执行和逃避执行的打击制裁力度,彰显了立法机关对......
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恶意串通向法院提出诉讼,进而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行为。相对于原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设置了专门......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执行异议制度的修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程序上的执行异议,二是把对实体审查从执行程序中剥离出去。执行......
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最混乱不堪的程序环节莫过于立案程序。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修改条款因囿于旧的规范框架和程......
<正>中国民事诉讼法正在面临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转型。无论立法机关在2012年8月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1〕是否设定了这样的目......
执行正义在司法公正中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实现执行正义,解决我国执行领域存在的问题,首先还是要从完善立法方面入手,以执行立法来......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使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趋于完善,增加了执行异议和变更执行法院的制度,明确规定了案外人异议的审查主体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