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交流相关论文
成都自来是汉藏民族交往的重要枢纽,深受藏族民众的认同与青睐。文章对史籍所载汉代以来岷江上游人群季节性“入蜀为佣”的传统进......
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念被提出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便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目前学术界主要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提是各民族群体在时空上的密切接触与互动,尤其是地理空间上的交错聚集或杂居,这是先决条件。1947年内蒙古......
清初,一些来自台湾的高山族人跟随黄廷迁居河南邓州。300多年来,邓州“台湾村”的高山族在与台湾高山族保持一定联系的同时,与当地汉......
文献是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科学依据,而书目是一种记录和整理文献的工具,利用书目系统阐述和梳理国内外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客观上加强了凉山地区的彝族民众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交流,促进了凉山彝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步伐,其中以岭......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各民族相互渗透与交流,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服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
摘要:研究语言必须联系社会发展史和创造及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赵蓉晖:2004)。本文探讨了英语史上的三次文化入侵对英语的发展带......
刘宋王朝上承晋朝下启南朝,在魏晋南北朝历史中占有重要位置,而魏晋南北朝是民族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时期,刘宋统治者要应对如此纷繁复杂......
[摘要]随着1860年天津港的开埠,甘肃逐渐成为西北地区皮毛贸易的重要出产地、贸易地和输出地。甘肃皮毛贸易中回族皮毛贸易占了很大一......
乌兰乌苏,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水”,又意为“苇湖的海”.清代大学士洪亮吉曾以“乌兰以北地不毛,极视千里无秋毫”的诗句来描绘乌......
8月24日至31日,应湖北省台办和恩施州委、州政府邀请,由台湾民意代表、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协会理事长简东明率领的台湾......
要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四个认同”......
体衣作为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体衣的产生、形制、体衣类词汇和古代等级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文化繁荣起到了巨大作用。民间......
民族文字是记录民族语言的符号,是少数民族交流思想感情、记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族文字存留使用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随之较快增长。在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和各......
来自台湾省7个族群、11个市县的台湾原住民文艺界少数民族交流参访团35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台办有关人员陪同下,于2006年元月2日到......
8月9日至15日,由广西台办和广西民委组织的“2009桂台少数民族交流周”在桂林举行,两岸同胞共同开展“同绘一幅画”、“共栽一棵树......
8月13日,台湾少数民族交流团一行60多人应邀来到风光如画的海南岛,参加2010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活动,开始了为期5天的交流之......
陈军,祖籍台湾台东,阿美族,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台盟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北京市台联副会长。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台湾高山族......
8月27日至9月2日,2015桂台少数民族交流周在广西南宁市举办,台湾花莲县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协会、青溪协会,台湾发展研究院、台南......
2013年7月19日,台湾知名人士高金素梅在台北向应邀赴台进行夏令营活动的20名四川北川羌族受灾学生发放第五年度助养金,截至目前,高......
7月11日,青海·台湾交流周活动在西宁落下帷幕.此次交流周包括台湾中南部地区基层人士青海行、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走进可可西里......
2011年6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厦门召开的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确定海南保亭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台办要......
认真读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中心专家组的两份阶段性成......
3月30日至4月4日,由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云南省民委、省台办和中华海峡两岸原住民暨少数民族交流协会、台湾两岸少数民族经济文......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成就引人瞩目,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为西藏)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不仅为西藏特......
西汉长城的完善和功能的有效发挥,促使匈奴政治局势发生新变化,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且其政权趋于稳定。在长城内外政局稳定下,西汉......
魏晋南北朝作为一个南北分治,政权分离的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民族融合。其中不光有北方的“五胡乱华”带来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
摘 要:草书作汉字的一种,在其发展历程上无不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审美,一些西方艺术家也在不断地探索其中的奥妙。从中不难发现,西方波洛......
摘要:中越边境音乐文化是中越边境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的音乐文化。中越边境少数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均......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就四川藏区而言,该时期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管辖;就移民而言,自元代开始结束了历史上自西晋以来的南......
摘 要:文章首先对民族教育的具体政策进行了介绍,进而针对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民族教育对推动我国民族交流、交往......
“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两岸各民族同胞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一家亲’,谁也离不开谁。在两岸同胞交流交往......
摘 要:“西口”,中原与大漠的交接口,南北民族政权更替、军事冲突之咽喉,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经济交流的枢纽地带。在两种文化往......
在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提出了新的重要思想观点,即“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思想,这一......
摘 要:研究语言必须联系社会发展史和创造及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赵蓉晖:2004)。因此该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阐述了罗马征服、条......
在山西,以明代修筑的长城规模为最大、通过查阅地方志资料发现,除了军事防御功能外,长城还有着系列文化意义,比如开教化、正风俗、促进......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
历史上的“走西口”,是指长城以内的晋西北、雁北、陕北地区及冀、鲁、豫等地区的贫苦农民和商人到内蒙古归化城以西地区去谋生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