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气边界层相关论文
本文使用MECCA大气化学模式模拟了海洋大气边界层中气相及液相化学过程。特别关注于卤素物质的化学循环以及它们对其它物质的影响......
在东海黑潮和湾流的暖水与陆架冷水之间形成显著的海表面温度锋,简称海洋锋。强海洋锋对海洋大气边界层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利用......
利用一次冷空气过程的14组GPS探空数据,采用位温梯度法确定了冷空气过境前后大气边界层高度,并分析了冷空气过程对大气边界层结构......
基于边界层相似理论,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大气折射率的相似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大气折射率在不稳定大气条件和近中性条件下大......
针对中国南海ERS-2/SAR三维对流涡旋图像,分别利用Young的协方差方法和惯性子域方法,反演了对流海洋大气边界层高度、海洋大气边界......
蒸发管是在海洋的空气边界层的反常折射现象。因为它的宽分发和经常的出现,蒸发管显著地在海上影响电子设备的表演,这通常被接受了。......
本研究将边界层相似理论与对流理论应用到具有海洋大气边界层(Marin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MABL)对流特征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采用1998年北冰洋表面热量平衡(SHEBA)试验的飞机探测资料,分析北冰洋春、夏季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的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北冰洋MA......
利用洪家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高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再分析资料、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一次黄东海海雾抬升为低......
本文讨论东海黑潮区海表面温度锋(SST front, SSTF)的局地气候学效应,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黄-东海反气旋(YESA)的形成机制。本文使......
2015年4月2日,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船在东海黑潮暖水区观测到了一次夜间云顶逆温边界层发展的过程。本文利用船载数据及UCLA_LES3.......
Various data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wind field and rainfall on the East China Sea Ku......
This review presents some of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sea fog research,including fog climatology,fog structure in the ......
由于缺乏海上现场观测,对天气尺度扰动下,海表面温度锋(海洋锋)对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垂直结构和MABL内海洋性低云(marine stratu......
在东海黑潮和湾流的暖水与陆架冷水之间形成显著的海表面温度锋,简称海洋锋。强海洋锋对海洋大气边界层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利用高......
利用海上浮标站、高分辨率数字式探空仪等多种观测手段和三维中尺度模式,对2008年7月7-11日1次夏季黄海海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进......
2014年4月12日,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号调查船在黑潮延伸体海区由暖水侧向北穿越海洋锋时,捕捉到了一次层积云云底和云顶高度升高的......
根据2012年5、11月2次船载GPS探空资料,结合CFSR再分析、OISST海温、沿岸站位L波段雷达数据等,对黄东海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的时空......
利用MECCA大气化学模式,考虑卤素类(Br,Cl和I)物质的化学过程,对海洋大气边界层内臭氧和NOx的日变化进行了模拟,并与实测数据进行......
利用2013年6月船载GPS探空、云高仪资料,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分析一次天气尺度扰动(锋面过境)过程对东海北部海洋......
海-气通量交换过程是气候系统各层圈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之一。海洋表面能量、物质交换反映了海洋-大气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海-气通......
本文对2009年8月31日-10月26日南海茂名海上观测平台塔基资料进行大气湍流统计特征分析,并利用涡动相关法计算湍流通量,进而考察南......
海洋大气边界层中的动量、热量和物质的交换是实现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主要途径,直接影响了上层海洋和低层大气的结构,进而影响海......
大气边界层又称为行星边界层,通常指从地面到高度约为1~1.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以海洋为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即为海洋大气边界层。边......
本论文介绍了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的基本概念和相似理论。同时介绍了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发展,工作原理,对海洋大气边界层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