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通量相关论文
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DMS)海气交换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有重要贡献。本文利用已发表的2005-2017年文献数据,结合ERA-interim(Eu......
海水养殖可能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贝、藻类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碳移除(从海水中收获)、碳固定......
海洋中含有多种挥发性生源活性组分,如二甲基硫(Dimethylsulphide,DMS)、挥发性卤代烃(Volatile Halocarbons,VHCs)等。这些挥发性......
黑潮是太平洋一支强的西边界流。它不但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而且对东亚的区域气候有重要的影响。从目前的黑潮研究成果来看,多数学者......
本文使用NCEPReanalysis2的地表通量资料对西太平洋台风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海气通量随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初步分析,随后利......
本文利用1945~2003年的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最佳路径台风资料、1984~2002年的NOAA全球海洋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AFluxes)资料和NCAR......
精确估算台风条件下海-气动量通量对预报台风路径及强度,巨浪和浪区,以及灾害评估都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海气动量通量参......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二甲基硫(DMS)的海-气通量的研究状况,指出了DMS的海-气 通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运用不同的模型计算值相差很大。......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CFD)模拟了背景风风速为2 m·s~(-1)、4 m·s~(-1)、6 m·s~(-1)下通量观测平台周围的风场分布,确定了不......
根据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西沙海面铁塔梯度观测资料,利用总体(Bulk)系数法和多层结通量廓线法对西沙海面的海-气通量进行了估算,得......
于2017年3~4月首次对东海表层海水及大气中3种主要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SCs)即羰基硫(COS)、二甲基硫(DMS)、二硫化碳(CS2)的浓度分......
为体现波浪起伏增大交换面积进而增强通量这一事实,本文在已有海-气通量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波面增长因子计算公式。就线性波......
基于2002年南海夏季风期间西沙海气通量观测试验, 采用梯度廓线法计算了观测期间的动量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及其相关要素, 并......
综述国内外二甲基硫(DMS)海气通量的研究进展,总结了DMS海气通量的各种估算方法。重点讨论滞膜模型及其传输速率常数的确定,进而分析DM......
海洋生源活性气体主要包括二甲基硫(DMS)、甲烷(CH4)、氧化亚氮(N2O)、一氧化碳(CO)、挥发性卤代烃(VHCs)和非甲烷烃(NMHCs)等。它......
采用姿态校正法、滤波法、改进滤波法以及耗散法等方法,分析了北黄海冬季船载涡动相关资料,并结合协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方法对海气通......
台风作为一种在海洋上生成和演变的强烈天气现象,除了环境流场、自身结构以及地形等因子对它产生影响外,海气间的热量动量交换也是......
根据2010年4—5月国家基金委南海多学科综合航次在南海中部和北部的调查资料,利用抽真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溶存甲烷浓度,分析了......
为研究我国受人为干扰严重的近岸海域DMS排放规律,利用固体吸附-解吸的富集采样方法和冷却预浓缩的分析方法,分别在2001年夏秋季和......
利用1984—2002年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最佳路径台风资料、全球海洋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AFluxes)资料和NCAR/NCEP-2再分析资料,使用SV......
N2O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对海洋N20循环及海洋对N2O收支的贡献进行追踪报道。然而,极区相关研究仍然......
本文使用HYCOM数值模式,根据两种海气通量数据集(COADS、ECMWF)和两种海气通量块体参数化方案(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
文中利用2000与2002年二次南海海一气通量观测资料和同期西沙站资料,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洋表面热收支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南......
大气和海洋是影响地球气候系统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海洋和大气研究的重要课题,海气耦合模式则是研究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通量交换对台风发展和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海洋飞沫通过一系列微物理过程显著地影响着海洋与大气之间的通量交......
海气界面通量是描述海气相互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大气和海洋环流、飓风的发展、海浪的产生、混合层和季节温跃层等大量动力学过程......
海气界面通量对海气相互作用、海气耦合模式、海洋与大气动力环境预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三重循环拟合的方法,提出了......
海洋大气边界层湍流运动特征以及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交换是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理解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非常重......
针对海气通量观测中存在的气流扰动等非湍流信号影响风速脉动进而导致涡相关通量计算失真的问题,借用惯性耗散法的思想进行了资料处......
比较从30°N西太平洋至30°S东印度洋等热带海域与南大洋至东南极普里兹湾等南极海域的大气和表层海水N2O分压分布特征,表......
本文运用奇异值分解法(SVD)对1984—200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WNPTC)活跃季节(7—11月)的WNPTC的路径强度指数(TIF)的年际变化和......
根据2种海气通量数据集(COADS、ECMWF)和2种海气通量块体参数化方案(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和非常数块体参数化方案)的不同结合,构成4......
N2O在大气中的浓度仅为CO2的浓度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在同等浓度的情况下温室效应却是CO2的200-300倍;它在大气层中的光化学产物会与臭......
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和反馈机理是海洋与大气科学的研究热点,也是准确预报热带气旋强度和相关海洋环境变化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
利用船测资料分析一次冷空气过程中东海海域海气通量特征及海洋表面热收支变化特征。2017年5月5日20时—6日14时冷空气过境期间,动......
基于2008年4至5月在南海西沙永兴岛进行的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和NCEP资料,应用COARE3.0通量算法计算了海气通量,分析了季风爆发前......
期刊
基于黄海上连续14 d 的浮标观测资料, 采用多尺度分解法确定了海气通量涡相关法计算中的截断时间尺度, 并分析了该截断时间尺度的......
SST季节内振荡过程与大气MJO的结构密切相关。我们依据最新的卫星遥感资料和OAFlux热通量再分析资料,采用滞后相关方法,诊断了印度......
大气边界层又称为行星边界层,通常指从地面到高度约为1~1.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以海洋为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即为海洋大气边界层。边......
利用执行南极科学考察雪龙船在21和22次南极科考航次中对航线上的大气N2O样品、22航次的海水N2O样品进行采集,并带回陆地实验室进......
海洋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全球变化的关键控制环节。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碳库,具有吸收和贮存大气CO2的能力,影......
2006年夏季在珠江口外海域进行了143个站位的海气通量船基观测。设计了一个剔除船速的滤波器及资料处理程序,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