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块相关论文
1、杨伯达论砣机 1989年,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在“中国玉器面面观”一文中。提出了“良渚文化原始砣机的构想”。在1993年由河......
广泛散布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自五十年代末被发现以来,备受中外考古学家的注意。有关的研究论文时有所见,但都不是以玉器为......
有肩有段石器是“有段石锛与有肩石器交汇、融合所表现出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将两种不同制作工艺应用到同一种石器上的产物”。其......
玉器被埋入土中受到多种化学元素及温湿度的影响,每每显露出蚀变和染色等现象。古人对这种现象早已有所了解。收藏家根据对出土古......
《白虎通》说:“块,环之不周也。”《广雅》说:“块如环,缺而不连。”这是古人对玉块的形象描述。“满者为环,缺者为玦。”块又通......
由于个人的爱好,在红山文化各玉器中唯独喜欢玉玦,因此,见到玉玦就买,“玦”不错过。通过多年的积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材质上、形......
乌纱帽也叫纱帽,它的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 东晋成帝时,都城建康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
“红山文化”的名称可以说是北方史前玉文化的代名词,但是它的盛名绝非是因为它在数量和工艺都十分可观的神玉,而更多地是因为这些......
中华民族对“玉”之崇尚和偏爱,构成了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特例,早在甲骨文出现之前的公元前六千年,玉器雕刻已达考究精美的地......
中国对岫岩玉的认识和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约6,800年~7,200年的辽宁沈阳新乐文化遗址就出土有用岫岩玉制作的刻刀。主要发现......
玉为古代美石之泛称,具有质地纯洁,色泽典雅,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器类丰富,遂为世人所喜爱并逐步成为封建礼制的重要表征。我国是世界上产......
越族是我国古代南方一个庞大而松散的族群。《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其实,除......
<正> 山西省文物管理工作委员会侯马工作站,于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中旬,在距侯马东周古城组(牛村、台神、平望古城)东南二·五公里处,......
<正>左图所示玉器均为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现藏于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其中,玉块(左上),外径5.7厘米,内径2.6厘米,厚0.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