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本论相关论文
罗钦顺是明代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对于理气观与心性论的认识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面貌。学界大多从气本论的视角出发理解其理......
先秦儒家的心性论以气本论的宇宙观为基础,其中的性情关系是一本而非二本,二者并不存在形上形下之分,亦不存在异质异层的区别,情作......
佛学的炽盛促成了程颐天理论的出台。佛学为程早年的“二本”框架、心本论及贯其一生的理本论的营造提供了丰厚的形式资源。程颐的......
体用范畴自魏晋发展成熟以后,玄学和佛学各派争相言体用,以说明本体与现象、实体与功用之间的关系。程颐揭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
朱熹理学以理为最高范畴,以理本论为核心,形成精密的哲学体系。但朱熹之理却有诸多混同概念,主要有太极即理、道即理、仁即理、性......
朱熹与胡宏都是南宋理学大家。胡宏因其创立“性本论”思想进路而占有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胡宏及其思想对朱熹的影响是巨大的......
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转变的实质是“理本论”向“心本论”过渡,陆王心学向王艮“尊身论”转变的实质是“心本论”向“身本论”过渡。......
在程朱理学官学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明初有影响力的理学大儒,敬斋治《易》的“理本论”色彩很是突出。其论《易》虽总体上未越出程......
朱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 孝” 的根源与基础, 把“ 理” 看作“ 孝” 的最终本体论依据, 将理学化的人性论和圣人观注入对“ 孝......
论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派论争张岱年西方哲字史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以外,还存在着二元论、不可知论、多元论。我们可以把此观......
<正>1.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要是儒、道、佛三教,然而儒、道、佛三教这种格局,又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秦统一中国后,天子衰......
朱熹的天理论包括理本论、理本源论和理一分殊说等俱是其立足儒门,融会儒释道三教的产物:朱熹的理本论直承程颐,同时也汲取了佛道......
朱熹的“理本论”发端于他的“心性论”。有关心性的“中和”问题是宋明新儒学关注的焦点。朱熹的哲学思想经由“中和旧说”、“中......
宋明理学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再到泰州学派的演化,在哲学上表现为从“理本论”到“心本论”再到“身本论”的逻辑发展。泰州学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