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用一源相关论文
朱熹继承和发扬周敦颐、二程体用一源思想,既突出体用的同源与无间,又强调体用的不同,并将其贯穿于对《论语》“仁”的体用诠释之......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注重整体性、意向性、迂回性和模糊性,后者注重个体性、抽象性、直线性和精确性。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刘宗周《易赞》是其《周易古文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理论纲领,全文由11个篇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点:上天之载,坤以法效;......
朴世堂作为韩国朝鲜时期的儒学者,虽以儒教为正统,但对朱熹的老子观有异见。朴世堂以体用一源等儒家思想与观念,注解与理解《老子......
“良知即是易”作为王阳明“良知”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命题,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但以往的学者基本上是从王阳明学术思想史的角......
朱熹的诚信思想是其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体用一源的“诚信”,对生活世界做了道德本体化和理性规范化的建构,而且还赋予了......
【摘 要】 从体用一源的角度解析脾阴虚证的病机实质和理脾阴方剂的组方特点,得到理脾阴法的三层内涵:高层次内涵为补泻兼施,以补为主......
<正> “天理”是二程哲学的最高范畴。程颢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自家体贴......
论及中国与韩国的阳明学,王阳明与郑霞谷俱是创始者,他们奠定中、韩阳明学的理论高度,卓然成家。其中,良知体用观最能彰显中、韩阳......
2018年12月21日,由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四......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一句妇孺皆知、人们耳熟能详的充满古老智慧的格言。长久以来,人们用这句话来教育孩子要以老老......
神理范畴审美论是建立在神理范畴本体论:自然性、铺叙性和过程的整体显现;神理范畴的创作论:随物赋形、返朴归真和回归事物本身的基础......
程颢以“天人一本”为根据,提出“心即理”“性即气”“性无内外”的心性论,强调“内外两忘”的定心方法,进而作到“学者先识仁,仁......
语言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比民族的历史要长得多。在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只有语言和遗传代码是人类从祖先传给......
<正>李贽(1527—1602)与耿定向(1524—1596),两人的论战,作为晚明思想史上一段著名的公案,为学界所熟知。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李耿......
"体用一源"命题最初由伊川提出,其本意是指易学中理象两者融合无间、一体共在的关系,并未将其上升为一个具有本体论意味的哲学命题......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石涛的绘画美学思想中注重本体与现象的统一关系,是深受传统哲学本体论中“体用一源”观点影响的结果。在形上本体的探讨上,他对“......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体用关系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本体论思维的形成和进展。从先秦至魏晋,中国哲学逐渐形成了朴素的体用思维。"道"与"器"之间呈......
<正>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与西方古典美学范畴在思维方面的重要差异之一,是前者重功能、性质,后者重实体、元素,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美学......
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体用的含义,认为肝体就是指肝脏,即以肝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肝用就是指肝脏的功用,即肝脏主疏泄和主藏血的生......
王弼和程颐这两位思想家在中国易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两者最重要的哲学著作都是关于《周易》的。前者是易学义理派真......
王阳明的"无善无恶"之说在后世引起了极大争论,批评者讥其"源于佛老"。本文通过分析王阳明"无善无恶"学说的提出及其思想内涵,并与......
在中国哲学史上,儒佛道三教之间既冲突又融合。理学就是以儒家为主体,在吸收佛学、道学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朱熹是理学之集大......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一直被认为是程颐哲学思想的核心,但研究者对于这一重要命题的阐释历来都是在哲学背景下进行的,而往往忽略了其......
体用是宋明理学中最具有活力的一对概念。自张载以“体用殊绝”批判佛老以来,合体用、一天人事实上便已经成为理学发展的基本方向;直......
作为两宋理学之集大成的朱熹,其本体论思想更加突显了儒家道德本体论的即内在即超越、即本体即工夫的鲜明特征。本文对其道德本体......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是程颐晚年提出的重要命题,集中体现了程颐理学的基本精神。在这一命题中,"体"、"用"关系主要是指"理"、"事"关系,理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