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前相关论文
明治政府成立不久日本就在福州设立了第二个领事馆,并派遣“驻在将校”和“留学生”收集情报;马江海战爆发时,日本海军省、参谋本部和......
甲午战前的中国鱼雷艇1866年,英国人罗伯特·怀特海德研制成功世界第一枚自动推进的鱼雷;1877年,世界上第一艘装备白头鱼雷的鱼雷......
1894年,清朝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是中国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
鸦片战争前书院存在与改革的价值核心是保证封建政权的稳定,书院的官学化,使其变为科举的附庸,丧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因此,导......
北进和南进战略思想理论渊源的形成由来已久,甲午战争前短短20多年,日本就完成了对中国大陆外部包围和渗透,为日本实现更大规模的......
甲午战前,中国的外债就已经开始了由经济性外债向政治性外债的演变,随着清朝财政的日益窘迫,政府的借债态度也由慎重办理转为直接出面......
甲午战前晚清使臣群体的知识结构以中学为主,与近代型的外交专业人才有着很大差距.甲午战后,这种状况则有所变化,他们的专业知识色......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士大夫赴日逐渐增多,对日本的记载也从臆想趋于征实。虽然认识不同,态度各异,他们笔下的日本已经成为类似于西方的......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最早打开朝鲜国门,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取了诸多经济特权,构筑了在朝鲜的经济优势,这一时期,日本对朝鲜的......
甲午战争对中国政治及远东局势的重大影响石志新中日甲午战争不仅对中国和日本造成巨大和深远影响,而且对远东地区也是一个划时代的......
甲午战前驻日使团的派遣使清政府情报收集有了一个稳定的来源,其收集情报的途径主要有著书译书、收集新闻报刊、外交以及个人交往......
日本的对外扩张思想,从德川幕府时期至甲午战前一直都是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想.它历 经江户时代的“经世思想”和“海外雄飞论”到明......
一直以来,人们批评甲午战前洋务派只是在技艺方面进行改革,对变革制度的重要性缺乏应有认识,因此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事实上,随着对......
<正>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阐明清世祖入关后至中日甲午战争以前这一历史阶段东北封建土地占有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这里既谈......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饱含血泪与屈辱的历史,今天的中国人无不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强盗行径而切齿痛恨,为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富国强兵......
一、两种制度的较量西人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什么样的政治,决定什么样的战争。120年后,我们再来观察甲午战争,对于期间所涉及的......
湖南近代工业在甲年战前几为空白,战后亦少有建树。显示出农产品商品化远胜于工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后补性,并缓慢反映经济规律......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祭。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再到甲午战争,中国进入耻辱的半殖民地悲惨时代。最近各界在深广层......
<正>"甲午",一百多年来时刻触痛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记忆。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拥有当时世界领先水平铁甲舰队的"天朝上国",自认"......
<正>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11月8日,由于"三国干涉还辽",中日两国又签......
<正> 日本军事近代化问题,已引起我国史学界的关注,且已获成果,但大多是对日本军事的整体考察。本文仅就甲午战前日本海军近代化问......
所谓外交斡旋,必须以强大的国防作后盾。110多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的完败告终,有人认为清军是输在武器装备上,也有人认......
中国宗藩制度是一种维系周边族国关系的古老制度。中韩宗藩关系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周边族国交往史中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中日甲午战......
<正>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对清廷财政的影响尤其严重。如果说,甲午赔款使得清廷财政出现了一个......
甲午战前的1894年5月7日到27日,李鸿章、定安两人作为钦差大臣对北洋海军进行20多天的校阅。这是北洋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校阅,同......
晚清海战理论及其对甲午海战的影响皮明勇在检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败亡的原因时,我认为对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作战指导得失的研究......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于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演变、资本主义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
<正> 刘光第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但他不是以思想影响于世,而是以改革的实践和为中国的进步献身的伟绩永垂青史。尽......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在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催生下,不约而同地把留学教育作为一种御侮自强的应变措施,即通过向欧美派遣留学生来......
甲午战后的海军建设和海防思想黄乘矩史学界对于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19世纪洋务运动发端至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覆灭这一......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张秀兰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发......
<正> 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已经有着缓慢的发展。但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以后,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有......
北洋海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海防建设是当时清政府边防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其研究更因其与洋务运动及中日甲午之战的密切关系......
【正】 甲午战争中,北洋大臣、参战清军统帅李鸿章不主战反主和。长期以来,史学界多以为李氏此举是为迎合太后心理,保存自己实力。......
甲午战前 ,中国铁路建设仅处于起步阶段 ,李鸿章无疑是铁路建设的倡导者和借款筑路的开启者。他不仅提出了以“三慎”为核心的外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