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添加相关论文
为探讨氮磷添加对杉木幼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提高杉木幼苗高质量培育,本研究以1龄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0, 60, 1......
为明确不同数量外源磷添加对稻田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以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内新稻田(NP, 2~3 a)、中期稻田(MP,20~30a)和老稻田(OP,400......
期刊
采用盆栽种植方式,对低浓度有机磷(20 mg/kg)、低浓度无机磷(20 mg/kg)和高浓度无机磷(200 mg/kg)水平下石竹、冰草、苜蓿和沙葱的生长、......
以晋北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为对象,通过添加氮、磷分析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研究养分添加对草地群落植物组分、结构和多......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生态系统氮磷沉降量发生改变。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表明,植物能主动调节自身养分......
植物入侵不仅破坏了本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对物种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是一类可以与世界上8......
土壤呼吸是大气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第二大碳通量,其微小变化将会显著增加或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深......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属于禾本科刚竹属,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毛竹笋是江西竹产业加工与利用最多的资源之一,笋期是毛竹......
外来入侵植物的成功入侵及扩张通常会导致本地植物退出原生境。西南喀斯特地区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然而,近年来剧烈的外来植物入......
松栎混交林群落是秦岭林区分布最广泛,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森林类型,主要分布在秦岭海拔1300 m至1700 m之间,其面积约占秦岭天然......
凋落物是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的产物,是土壤有机质输入的重要途径,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 在全......
氮(N)和磷(P)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全球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中,N限制了植物生产力,但P的限制同样重要。N和P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
为了解施肥后树木体内非结构碳的变化规律,对黑龙江省尚志市小九林场15年生的水曲柳人工林进行氮磷混合施肥,氮肥设4个水平(N0:0 g......
磷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氮沉降加剧了青藏高原潜在的磷限制,而高寒草甸作为青藏高原的代表性草地类型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已......
磷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关于磷有效性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代谢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磷添加对土......
为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大气氮沉降和磷添加情况下的变化,实验以10龄杉木为研究......
氮添加促进地上生物量具有饱和效应以及氮饱和后的磷限制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地下生物量是否具有类似现象,以及氮磷同时......
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土壤质量潜在的生态指标,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探讨氮磷添加与不......
理解土壤可利用性氮(N)如何与土壤酸化和可利用性磷(P)共同作用影响土壤-大气界面CO2、CH4和N2O气体交换,对于揭示生态系统对氮沉......
植物群落生物量反映了植被的初级生产能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碳(C)输入的最主要来源,往往受到自然界中氮(N)、磷(P)元素供应的限制.该......
为探讨土壤磷梯度对成株与幼苗间菌根效应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AMF和不同磷添加量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成株和冷蒿(Artemisia ......
[目的]研究氮磷添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空白对照(CK)、低氮(N1)、高氮(N2)、磷添加(P)、低......
人类活动改变了氮素从大气向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方式和速率,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和失衡。研究氮磷添加对不同密度樟树(Ci......
立枯分解是湿地植物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湿地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磷大量流入到自然湿地中,可能......
为探讨磷(P)添加对中亚热带林木细根分解的影响,在P有效性较低的森林收集常见树种米槠、杉木细根及混合细根(米槠、杉木两树种的细......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是我国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由于杉木经营纯林化、多代连栽现象,致使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初级生产......
外来植物入侵引起入侵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特别是导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外......
在工业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大气氮沉降量逐渐增加,从而使陆地生态系统可利用性氮(N)逐渐增加。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分析了磷添加对南亚热带鼎湖山马尾松林(PMF)、针阔叶混交林(PBM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EBF)土壤(0~10 cm)CO2、......
湿地土壤是全球大气温室气体产生及吸收的重要的“排放源”和“吸收汇”之一。由于工业发展和人类活动变化,大气氮沉降量急速增加......
为了探明氮(N)限制的植物群落中物种水平和功能群水平的碳(C)、N、磷(P)含量以及C:N:P对P添加的响应是否一致,明确P添加对群落物种......
采用13C脉冲标记方法分析不同氮(N)、磷(P)添加水平下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植株及根系土壤有机碳δC13含量变化,比较不......
植物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反映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评估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依据。已有的相关研......
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是一种十分优秀的水土保持植物,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磷含量是影......
外源磷的添加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营养供给,使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增加,进而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土壤有机碳矿化作为土壤呼吸的......
为探究不同梯度磷添加对荆条幼苗光合特征的影响,设置4个磷添加水平0、10、20、30 gP/(m 2·a)(分别以CK、LP、MP、HP表示)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通过野外氮、磷添加,分析N_0(0 kg N·hm~(-2)·a~(-1))、N_1(50 kg N·hm~(-2)·a~(-1))、N_2(100 kg N·hm~(-2)·a~(-1))、P(50......
近年来大量的氮添加实验表明,持续氮沉降往往会造成植物生长由氮限制转变为磷限制或氮磷共限制,但目前还很少有报道涉及磷添加或氮......
大气氮(N)沉降增加加速了生态系统N循环,导致生态系统磷(P)需求增加。开展不同N:P处理对荒漠草原植物生长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
本试验探究了不添加磷(P0)和添加50 mg/kg(P50)条件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禾草内生......
本研究通过3个盆栽控制试验(施氮肥试验,0、0.5、1、2、4、8、16、32、64和128g.m-2 10个水平;施磷肥试验,梯度同施氮肥试验;控水......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不仅受到水分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养分的限制.为进一步明确养分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半干旱区植物的生长,本研......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ere)J.Houzeau),具有生长快、成材早、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是全国重要森林资源之一,也是江西竹制品加工......
该文系统综述了氮、磷添加对天然草原生产力、植物多样性以及氮利用策略、根系周转等有关生态过程的影响。多数研究表明氮添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