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史相关论文
2021年,学界关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实证研究、理论建设与视角探索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群体变迁、城市治理、社会日常生活等专......
欧洲中世纪经济伦理研究以经济学、史学和法学解释最为突出。经济学解释重在阐明其中的一系列经济观念在经济学史上的地位,其贡献不......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用社会文化史的视角,以明清以来平和县城隍信仰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围绕城隍庙、城隍、城隍......
19世纪下半叶,随着通商以后洋布输入的增加,城镇市民穿用洋布日渐普及.这种衣着新习俗的形成,带来了新的社会文化含义:洋布与土布......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是中国香港著名学者程美宝教授的代表著作之一.程美宝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
民间信仰是客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从客家民间信仰的内涵与外延、客家民间信仰的特性、客家的神明崇拜与风水信仰等方面对近......
课堂教学与学生主体身份建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何通过不同门类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主体身份的建构,不仅是一个教学问题,更是一......
2011—2012年的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史研究成果,既有研究空间的拓展、研究内容的扩增,也有诠释理论与分析方法的探索,反映了中国近......
清末民国时期的祀孔问题是中国社会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理解儒学近代命运变迁乃至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视点。......
2012年9月22日,第二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国内外学者20余人参会,在史学多领域都有所推进,传统史学解构但......
医疗社会史译著相对欧美而言,医疗社会文化史在中国大陆尚是一个新兴学科.它的发展与壮大,需要学习与借鉴欧美学界的优秀成果.这些......
社会文化史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在中国方兴未艾的一股史学潮流,它在知识传统和研究方法上是对以马克思主义和年鉴学派为代表的传统经济......
明清时期的闽西四保乡民社会经历了一个“礼下庶人”的复杂过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出版的复旦大学刘永华教授著《礼仪......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文化教育组织,是学术传承、积累、研究、传播的基地。自南宋书院与理学一体化之后,书院便在儒学变迁中起着......
组织化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戏曲改造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文化符号。王亮博士的专著《盛衰之间:上海评弹界的组织化(1951-196......
已故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是我国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泰斗,这篇遗作撰写于2000年中,曾被译成日文在域外发表,产生过较大影......
金坡博士最近完成的《评弹艺术的轻骑兵之路——十七年书目传承研究(1949-1966)》聚焦于"十七年"社会文化史,将整体史与区域史研究有机......
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它从兴起之初就表现出反思和借鉴的自觉。从重新定位文化,到......
国内外学者研究宋代士绅取得的大量成果,不仅没有消弭学者之间由界定“士绅”引起的分歧,反而使得士绅的形象在丰富的同时,更为模糊。......
期刊
文明的比较研究是历史研究一个重要对象。远的不说,自近代以来,文明史的研究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不断受到历史学家的重视。17世纪英国有......
2012—2013年间,与当下中国社会转型重要问题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城镇化、社会控制、慈善救济等)受到关注,出现一些新趋向与热点。城......
梁景和等著《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1919—1949)——以婚姻·家庭·妇女·性伦·娱乐为中心》一书,从实证研究到理论探索,既体......
<正>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8年2月定价:69.00元《人与树:一本社会文化史》通过一系列曾发生在森林里的"真实故事",......
近代以降,都市文化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相伴而生,而慈善义演作为一种带有近代文化特征的新型慈善救助方式,与近世社会的都市文化息......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史发展新趋势是社会文化史的勃兴。社会文化史的基本理念,是以文化视角透视历史上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生活作文......
2019年11月1日至3日,第四届"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会学者围绕中国近代文化史中若干宏观性、前瞻性的问题......
本文回顾了1996年至2006年十年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状况。认为社会史理论的探讨具有开放性与多元化,具体分析了学者界定社会史看法......
形塑于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传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及其新闻业最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是新时代创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恰......
近代中国慈善史研究多归于社会史,近年来兴起的社会文化史,已成为慈善史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在此背景下,慈善义演作为慈善史研究......
近年来,随着史学研究从政治史到社会经济史,再到社会文化史的转向,民间历史文献因“反映了民间的实际生活形态和思想观念”,日益受到学......
新世纪前后,社会文化史视角逐渐被引入近代科举史的研究中。杨齐福先生2003年出版的《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即是此种范式的成功尝试......
史学界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正在发生着一次研究范式性的转变,即由“新史学”向社会文化史的转变。所谓“社会文化史”,又称......
当前史学界研究地方志者颇多,学术界历来将方志作为著述的史料基础,用来重建区域历史过程、解释历史事件。本文借个案分析探讨了方......
期刊
<正>在断代史研究中,最易捕捉的命题一般都是某一时代的主题。如对北魏史的研究,以民族、政治、制度等方向为大宗。究其原因,自然......
社会生活是人类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概念,学人对其很少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随着对学术处女地的不断开拓,很多日常概念不断引起研究者......
农业史和环境史作为史学的不同领域,尽管有密切关联,但也存在诸多差异。从这两个领域在美国和中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史和环境史......
"坤伶登台"是近现代戏剧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近年已成为海内外文艺、文化、历史多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方法论视野上,现有研究可分为......
新中国成立后,"阿飞"的形象流变并未遵循单调的线性逻辑。全国性的政治运动、中央的政策指令固然左右着阿飞的罪与罚,上海基层社会......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
期刊
社会文化史是继文化史和社会史复兴之后而出现的一个新兴交叉史学流派 ,自产生十几年来 ,从学科的理论方法到研究实践 ,都取得了较......
“东南有天子气”释———秦汉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冷鹏飞自中国国家形成到隋唐时期,西北地区(指长安、洛阳一带)为历代帝王之都,是我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基本趋向,是传统文化史的复兴、社会文化史的兴起及新文化史的活跃。社会文化史的兴起和新文化......
<正>当下中国的影像生产组织形式包括了工业体系(电影制片厂的运作方式),影像传播机制(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的运作方式)以及影像......
皮埃尔·诺拉主编、黄艳红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是当代法国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历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