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诱变相关论文
为了研究离子束诱变的生物学效应,1999年选用综合性状好,只有1—2个性状需要改良的优良品种(系)豫麦52号、豫麦2号、豫农92349和豫农......
豆粕作为优质植物性蛋白源,来源广泛、营养丰富,豆粕蛋白的高值化利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豆粕中存在着多种抗营养因子极大的影......
离子束生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诱变技术,它是通过将低能离子束注入生物体内,来研究其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理,并将其用于遗传育种和基因工......
盐霉素是由白色链霉菌产生的聚醚类动物专用抗生素,并作为抗球虫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国内开始生产盐霉素也已将近20载,由于发酵......
通过对实验室保藏菌种茂原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mobaraense)K21的离子束诱变,筛选出了产谷氨酰胺转胺酶高产茂原链丝菌S2......
转座子是生物基因组上可以移动的成分,分为DNA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转座子又可分为LTR反转录转座子和non-LTR反转录转座子。......
八十年代初,正当国内外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研究人员另辟蹊径,提出了离子束遗传改良......
试验采用离子束诱变的方法筛选出阿魏菇耐高温高产菌株C5,并设计正交表分别比较了以下细胞破壁的多糖提取方法,酸、碱、超声波、匀......
以鉴54、豫农118及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率、剂量离子注入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剂量率和剂量的增加小麦幼......
采用离子束诱变的方法筛选出阿魏菇耐高温高产菌株C5,并设计正交表分别比较了以下细胞破壁的多糖提取方法,酸、碱、超声波、匀浆、冰......
近年来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其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得到完善.该文综述了植物基......
皖麦42号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从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群体(RV-60)中选得的可育穗再经离子......
对离子束诱变小麦M4代高蛋白稳定株系的醇溶蛋白和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高蛋白系和对照相比,在ω区醇溶蛋白谱带数目......
...
从土壤中得到1株具有酯酶活性的菌株,并通过离子束诱变选育的方法筛选到1株产生较高酯酶活性的菌株K2.对影响K2产酯酶的各种因素进......
阐述了离子束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和特点,介绍了其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The biological eff......
糖化酶(Glucoamylase),是一种外切性水解酶,它可以从淀粉、糊精、糖原等物质的非还原性末端依次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最终得到p-......
利用离子束注入的方法对丁醇发酵菌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CIMB 8052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了突变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
本试验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RAPD技术对一离子束诱变品种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RAPD指纹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者间在同......
以黑曲霉UV-4为出发菌株,利用60Co-γ射线与离子束进行复合诱变。试验表明:经复合诱变,可以获得高产糖化酶的菌株AnUVγN+7,酶活达......
稻瘟病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稻瘟病抗病品种抗性易于丢失及化学农药污染环境,使稻瘟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枯草芽孢杆菌对......
非水相中脂肪酶催化的酯合成反应已广泛用于各种酯的合成,并且也成为近二十年来脂肪酶催化的研究热点。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脂肪酶都......
β-葡萄糖苷酶是风味修饰中的关键酶,对葡萄酒香气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用于饮料及食品工业中。国内的β-葡萄糖苷酶全都依......
糖化酶,全名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 EC.3.2.1.3),是水解淀粉的主要酶类,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发酵等工业。作为我国酶制剂中......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膳食中摄入的CLA具有抗癌、抗动脉粥样化、降低胆固醇、促进骨骼......
为了研究LOX-1缺失对水稻种子储藏寿命的影响,利用低能N^+离子对LOX-1,LOX-2缺失品种皖鉴2090进行了注入。田间选育显示,M2株系大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