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纪录片相关论文
作为一个新兴的纪录片细分类型,家庭录像式纪录片通过个人化的创作,在创作主体和客体的身份表达、家庭空间的建构以及个人和家庭情......
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强调经济效率与利益资本,却也因此造成了社会的僵化与人的异化,个体在环境中愈发缺乏归属感与认同感。对于艺术......
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新形态,私纪录片以其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私人化影像表达,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情感叙事属性。而丰富的情感表达是纪录......
《四个春天》是一部以导演陆庆屹的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私纪录片,导演以自己年逾古稀的父母为主要拍摄对象,从2013年春天到2016年春天,在......
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拍摄载体,私纪录片以私人且隐秘的形态反映一直以来人们对世界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横向反映现代化进程的一面......
“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并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只是存在于创作者和观看者的思想中。”雨果......
私纪录片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在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以个人化的视角填补了传统纪录片的空白.私......
近年来,纪录片的创作不断向私人叙事转变,私纪录片以私密性、自我化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纪录片。在媒体泛化的语境下,纪实影像......
纪录片《姥姥说》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老人爱与泪的故事。主人公是我的姥姥,本片讲述这位退休的中学教师半辈子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年少......
二十世纪末,随着家用DV的普及,摄影机的拍摄对象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拍摄者开始把镜头转向了自己及家人,影像逐渐向私人化、随意性、......
近年来,私纪录片在中国方兴未艾.学界对私纪录片的概念梳理尚属驳杂,第一人称纪录片、自我治疗纪录片等术语不宜与它等同.从创作者......
DV的普及给个人化的表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创作者可以不用考虑播出平台,自己控制拍摄进程、拍摄内容,随心所欲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在DV......
本文对私纪录片的文化特质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边缘的媒介形态,其与社会文化机体的互动方式是独特的.私纪录片的传播方式使文本的......
由于内容和性质的特殊性,私纪录片自试图进入公共领域起就存在一些反对意见.针对这个现象,本文从私纪录片面临的创作挑战及其传播......
“私纪录片”诞生于时局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最初灵感起源于大正年间日本的私小说.私纪录片又称为“第一人称纪录片”.本文旨在对......
自媒体具有私人、平民、普泛、自主传播等特征,在自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是生产者、加工者、传播者、接收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
后现代背景下,开放包容的环境孕育了多元的创作形式和思想内容,私纪录片和动画纪录片正是当前环境下产物.两者虽然都有已经成熟的......
2019年,国家广电总局首次发布纪录片的收视数据报告,报告中公布多部纪录片收视突破0.5%,超越黄金时段多部综艺节目,印证了我国纪录......
私纪录片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以自我书写的方式表达着对周围熟悉环境和人物的另一种认知,开拓了对于纪录片真实性的理解,并......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其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影响到了哲学、文学、建筑、艺术、电影等领域,私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
2016年IDOCS论坛首次以“家庭:爱与疗愈”为题,展映了20部国际获奖纪录片作品。这些影片无一例外,均以第一人称私密的视角表达对个......
台湾新纪录片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历经吴乙峰全景学派兴盛的90时代后直至新世纪,其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台湾纪录片均有......
在传统纪录片中,记录者往往藏匿在镜头背后,他们与被拍摄者的关系,或俯视,或平视。笔者的个人毕业作品《枯荣》讲述我的姥姥姥爷在......
无论是第一人称纪录片还是"私纪录片",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热潮后,在西方以及日本已成为纪录片中的重要类型。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
<正>一、刘呐鸥及其影像的先锋性刘呐鸥是近代中国文人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典型样本。他从小生长在日本,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摩登城市样......
刘呐鸥于20世纪30年代所摄制的5卷本家庭纪录片《拿着摄影机的男子》,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都市风景画卷,保存了珍贵的历......
<正>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以客观、全知标榜自身的纪录片不断呈现出片面主观性私人化趋势,并最终形成私纪录片这种以个体日常生活......
近年来,私纪录片的大量涌现已成为纪录片创作由宏大叙事向平民叙事进而向私人叙事转变的有力注解。私纪录片的叙事特点不可避免地......
私纪录片以其私人化和自我化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纪录片,而共情叙事作为影片的叙事手法之一,通过建构观众与影片中人物的共情空......
《姥姥,我们天上见》这部影片,作为我的毕业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不是大众所普遍认同的一种人物纪录片,我更愿意把它当做是一种私......
《四个春天》以时代缺失的人文关照和现实关照为社会注入了巨大的情感能量。其展现的极具原生美感的慢生活图景成为了受众心中理想......
《四个春天》是一部以真实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私纪录片,亦是一部未映先热的口碑作品。导演以自己年逾古稀的父母为主要拍摄对象,朴素......
智利导演顾兹曼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长期以来,中国纪录片一直徘徊在国家话语、民间话语和私人话语......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私生活的公开表达成为常态,这使得曾经备受伦理争议的私纪录片逐渐被接受,作为一种特殊的纪录片类型,其具......
出现于社会化纪录片时期的私纪录片是纪录片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它的小众化的特色以及特殊性吸引了纪录片研究者。本文聚焦于我国......
20世纪30年代早年留学日本的中国台湾人刘呐鸥和邓南光受到日本20世纪20—40年代业余电影运动的影响,创作了从个人视角出发的私纪......
现代城市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交通工具的演变与进步。司机作为承载“社交运动”工具的驾驶员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地基”。这些边......
在如今多元的社会形态里,纪录片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关于纪录片的制作和理论研究也在接续不断的进行中。纪录片作为影像艺术,视......
当无奈于复杂的社会环境,理想和使命走向虚无,道德和热情被市场的冷酷决然抛弃,以"介入"的姿态完成一段独具价值魅力的自我解剖式......
虽说出现在社会纪录片时期的私纪录片是纪录片发展史上的新亮点,但在纪录片正努力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私纪录片概念尚且不清,混淆甚......
私纪录片的真实观念与时代语境紧密契合,近年来越来越为理论界所关注。私纪录片作者秉持独特的自我参与观念和自我反射技巧制作影......
长期以来,影视媒体一直被视作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执行者,纪录影像更是少有个人声音的表达。社会转型这一时代背景和技术的革新为个......
私纪录片这一种艺术形式的萌芽与社会意识形态密不可分。私纪录片作为独立纪录片的一种亚类型,它和其他纪录片最大区别在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