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场舞弊相关论文
自古以来,考试和舞弊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当今的各种考试,只要有考试就有舞弊,这似乎是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从......
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阶级安抚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命运骤变,光宗耀祖,时来运转。科举考试制度是否公平公正,科场......
读周作人的文章,深觉他可爱。带着维护和偏袒之情再来读这本传记,觉得他的可爱又近前了一步,是活生生的了。鲁迅是大哥,从儿时起,就雄赳......
弘治十二年(1499年)春,33岁的广东儒生伦文叙(1467年至1513年)以会试第一的身份继续参加了殿试,并一举夺魁。与此同时,同场科考、被江南士......
18 93年 ,鲁迅 1 2岁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在回家奔丧时 ,引发了浙江科场舞弊案。当时浙江绍兴府有马、顾、陈、孙、章五姓大家 ,互......
科举时的清代,除了三年一考的乡试、会试正科,还沿用了宋明以来的所谓“恩科”.尽管科举考试法令甚严,对科场舞弊的处罚也极其严格......
明清时期,科举制已经成熟,与之紧随的科场舞弊也日趋严重。 明初的会试极其重要,举人一但考中便可平步进入统治者的行列担任中央......
北宋开宝六年(973)的一宗"科场舞弊"案,直接催生了科举考试中"殿试"这一考试形式,为之后的科举制度带来深远的影响。案件的主要责......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隋统一中国后,世家大族逐渐没落,寒门地主阶级的实......
自科举制度产生后,读书、应试、做官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历代科举及第者甚少,为了中举及第,于是,"通关节"、"冒名顶替"、"挟带"、"替......
道光朝穆彰阿柄政时期,科场取舍重楷法而不重实学,考官舞弊、考生作弊案不绝史书,穆彰阿及其势力的腐败统治进一步加速了清中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