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相关论文
乾隆朝中后期,曾在会试落卷中选出楷法端正、文理通顺及诗律稳妥者若干名,另设一榜,此榜人员专为选补内阁汉中书和国子监学正、学......
明代科举落第政策是明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科举制度自确立后,落第率一直居高不下,会试落第率约为90%,乡试落第率约为96......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太原秀才刘大鹏正好进京赶考。他来自小地方,不知会试特别重视字迹端正,尤其是试题范围超出了四书五经的内容......
弘治六年(1493年)春闱,大学士李东阳担任朝廷会试的主考官,好友杨一清对他说:“前年四月,我去陕西提督学校视察,发现有个举子与你是本家,而......
一 长洲(今江苏苏州)的文氏一族世代以诗书传家,家族之中名人众多。文徵明曾孙文震孟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幼便受到家中的文化熏陶,就......
清史编委会编《清代人物传稿》,是一部大型的人物传记,篇幅暂定二十卷,包括人物两千人左右。上编第一卷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可惜个别作......
在应试这条路上,当今考生吃的苦,古代考生也一口没错过。谁能想到,平日里老师耳提面命让我把字练好,背后竟承载着历史的教训! 所有的......
纳兰性德(1655~1685),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
道光二十九年(1849)正月,时任礼部右侍郎的曾国藩在北京寓所给四位弟弟写了一封信,信里叙述了一件曾国藩受惠于他人的往事。 道光十......
吴锡麒(1746—1818),字圣征,号谷人,浙江钱塘人。他的诗、词、骈赋都颇为时人称道,不过他最为清人激赏的一种文体却是试帖诗,他被视为继纪......
杨文骢仅仅在人间生活了五十年,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和太多的人生起伏,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公正评价。长眠于安徽桐城龙头乡卅里铺平桥......
“南元”是清代科举的特产。当时规定,外省人可以应试顺天(北京)乡试,但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像现在考北大、清华,北京比湖南等南方省份低很......
毕沅是清代有名的学者型官员,出身诗书之家的他,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10岁便善诗文。长大后的毕沅,更取得了状元及第的荣誉。在后来的官......
一本名为《名联欣赏》的书籍,收有前人一副对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成?三更灯火五更鸡。编者解说云:“这是一副传诵......
匾额收藏家唐昌科历时10余年,搜集明清两代匾额800余方,其中清代翰林题写的匾额120多方,包括状元匾额20方,且主要为寿匾。状元乃殿试第......
汤显祖天质聪颖,据说5岁就进私塾读书,12岁就能写诗,21岁就中了举人。这么有真材实料的人,自然成了高官们拉拢的对象。 当时的首辅......
一天,张居正在卫兵护拥下来会见临川才子汤显祖。一见面,张居正要卖弄文才:“汤才子仙乡乃产笔名地,故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有‘光照......
科举考试,应试者如过江之鲫,然而中榜者寥寥。以光绪九年应会试考生16000多人来看,只“赐陈冕等三百八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其录取率......
道光二十九年(1849)正月,时任礼部右侍郎的曾国藩在北京寓所给四位弟弟写了一封信,说起一件往事:道光十七年,已经两次落榜的曾国藩,准备第......
毕沅(1730年~1797年),江苏太仓人,字纕蘅,号秋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 毕沅参加会试之前,是清廷军机处的职员。乾隆二十五年的礼部......
清朝刚入关时,考取举人即可担任知县。到了乾隆时期,社会日渐稳定,官吏队伍健全,朝廷就提高了从政者的准入门槛,非进士不能为官。......
明朝科举对后世的另外一大贡献,是南北卷制度的正式确立,通俗地说,也就是确定了南北地区录取名额的分配问题。 我国地域广袤,各地经......
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
公元1849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年。辞官回家养病的陈继昌,在山清水秀的广西临桂老家里悄然去世。走的时候,这名病入膏肓的才子才......
《读书》今年五期刊载了两篇文章,皆以清末科举之废除为旨,或谈“功名的漫长流转”,或述开封贡院的掌故,虽百年往事,仍叫人唏嘘作叹。其......
汤成彦(1811-1868)字梅生,又字心匏,号秋史,清代常州府阳湖县人,长于骈文,为道光、咸丰时期常州派骈文的后劲。汤氏在常州虽非大族......
洪武四年殿试日期现有两说:一是以《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为代表的“二月十九日”说(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本,宁波出版社2006年版),二......
张瑞图,字无画、号二水、长公、果亭山人、芥子居士、白毫庵主、白毫庵道者。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二月,卒于崇祯十四年(16......
宋代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载:嘉祐二年,苏轼会试时,其应举文中运用了一个关于皋陶的典故。当时,主考乃著名文人欧阳修,他对苏轼文......
I:C% 斗连 ’ (5一‘l 2一一i I一一i?一一f§·?监l 3—6 1 4— 7一一I?一一l i 7;{6一一j 7、6-卫l 3一一13 6 l:3一亘旧-.上叠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