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起源相关论文
位于钱塘江流域的上山文化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关键阶段,年代最早距今约10 000年。上山文化是目前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
稻谷是云南原始农业时期种植的基本作物,云南地区的栽培稻始于距今四千年前.云南地区尽管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但从考古发现而言,云......
对太湖流域6个新石器时期遗址的128份土壤样本进行植物蛋白石的定量和形态分析,就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进行初步探讨.植物蛋......
采用生物考古学方法在苏州阳澄湖畔的草鞋山遗址发掘出距今6000年前的古稻田,以此为追根求源的理论依据,论证了亚洲栽培粳稻的起源......
对太湖流域6个新石器时期遗址的128份土壤样本进行植物蛋白石的定量和形态分析,就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进行初步探讨.植物蛋......
东亚稻作文明的起源,已从印度起源传来说进化到了东亚大陆南部本土起源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围绕东亚南部的具体起源地,却发......
【正】 自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大量碳化稻谷以来,由于其年代的久远(距今约七千年),成为亚洲迄今为止已知的......
...
稻是人类所种植(驯化)的最古老的一种谷类作物,考古学证据表明它在中国至少有八至九千年的栽培历史,中国稻作应该起源于华夏本土。但对......
笔者于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在印度访学一年.所在的大学是位于北方邦的安拉哈巴德大学.该校的古代史、文化暨考古系实力较强.考古......
关于日本“寻根热”与云南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云南大学历史系张丽剑近半个世纪以来,由日本民族的“寻根热”而引发的关于稻作文化起......
农业起源是国际学术界的重大课题之一,而中国的稻作起源研究由于其丰富的材料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是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代,也是百花盛开、“科学的春天”到来的时节,农业考古学正是沐浴着......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华南农业大学向安强长江中游在中国稻作起源与传播中的位置至关重要,此已毫无疑义。长江中游成为研......
游修龄先生是浙江大学退休教授,中国农史学家,尤其以稻作史研究最为出色,他的《中国稻作史》是国内第一部稻作史通史著作,填补了国......
东张西望记事──重访日本日记摘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陈文华1993年7月236星期5晴为了赶下午的飞机,提早赶到上海虹桥机场吃午饭,为了节约,只在机......
<正>屈指算起,我的第一篇“论文”,竟是在插队农村“修地球”的时候写作并发表的。那个地方在淮河以北,平原及丘陵岗地以旱作为主;......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说(摘要)山西省平陆县博物馆卫斯中国稻作的起源地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术问题,笔者对目前流行的五种观点:1.起......
水稻硅酸体的鉴定及在稻作起源与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陈报章关于稻作起源问题,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以前,在我国的......
长江下游作为粳稻起源地的几例生物学证据中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汤陵华日本静冈大学佐藤洋一郎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森岛启子关于中......
东亚水稻农耕摇篮地之探索(摘要)(美籍农学家)胡兆华1.稻作起源与发展分二阶段:A.原始期(Incipience)是旱作(Ricefarming-dry),发生在云南、缅甸、泰北、老挝一带山地,点播、......
壮族稻作农业独立起源论广西民族研究所覃乃昌关于稻作起源问题至今仍是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我国关于栽培稻起源问题的研究,从上世......
从中国稻作起源看长江流域稻文化新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中国稻种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在亚洲是栽培稻最大的发源地之一,具有自然......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二个问题《中原文物》编辑部张锴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一处不可否认的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稻谷......
淮河流域稻作起源再探任重,马绍林,任尔平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研究,本文第一作者曾在《淮河下游流域史前农业探述》[1]一文中提出:江淮稻作......
我国稻作起源的各类探索与思考(摘要)湖南金竹山电厂匡达人一我国稻作起源的各类探索研究我国稻作起源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
在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词江西省文化厅副厅长曾险峰(1997年10月24日)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1991年8月,在南昌举办过“首届农......
中国是世界稻作的起源地──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光明日报》记者王绍雄十月下旬,晚稻飘香。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
<正> 说到稻作起源考古,就不能不提浙江河姆渡遗址(最早挖掘于1973年)。正是在这个距今7000多年的原始部落遗址中,第一次大量出土......
丁颖教授一生致力于稻作学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因发现野生稻而开启中国栽培稻种起源的研究,数十年不断丰富材料和方法,论证中国栽培稻......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坯土和红烧土中掺和着大量的稻谷颖壳和植物,在研究稻作起源和早期稻作生产方面具有......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农业考古》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
<正>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农业考古》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
太湖与杭州湾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稻作遗存距今在7000年左右,钱塘江流域有距今9000~8000年的稻作文化遗存,是探讨稻作起源的重要区域......
<正> 前言从一九六五年始,笔者在西日本,从稻开始对谷类的栽培进行定向研究后,根据绳文时代晚期遗迹和遗物,发表了《绳文晚期农耕......
<正>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农业考古》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
今年是游修龄教授八十寿辰,按照本刊惯例,要为游教授进行一次祝贺报道。为此本刊向游老作了一次长途电话采访,下面是采访后整理的笔录......
1998年11月5日是我国第一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丁颖院士迁葬人土的日子。我是于广州出席“广东农史研究会第五次年会、华南农大农......
2002年5月18日-19日,由英德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农史研究会和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联合主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