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硅石相关论文
本文主要对功能性二氧化硅微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进行了研究,获得一些创新性结果。这些研究对硅材料的合成与应用,以及玉米植株的......
植硅石分析就是考古学家们创见性地利用植物学和地质学方法来阐明、解释人类发展过程的成功例证.植硅石(phytolith)或称植物硅酸体......
植硅石研究在我国是近二、三十年才开展起来的一门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国外开展较早,且广泛 地应用于考古及古气......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加剧,气候变化成为科学研究的新热点.而150ka以来的末次冰期和末次间冰期是距今最近的一个完整的冰期旋......
云南省第三系十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这就使得用植硅石研究第三纪地层成为可能;另外植硅石能在一些哑地层或缺少生物标志的黄土或沙滩......
以玉米植株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结构SiO2.通过常温混酸浸泡等手段在玉米植株中观察到了微米级植硅石,并以植硅石为原料,通过煅烧、硝......
植硅石(Phytolith)又名植物蛋白石、植物硅酸体,是指植物细胞组织中的非晶质含水二氧化硅(siO2·nH2O)。它可以在土层和沉积物中很......
农业起源是国际学术界的重大课题之一,而中国的稻作起源研究由于其丰富的材料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是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代,也是百花盛开、“科学的春天”到来的时节,农业考古学正是沐浴着......
跨学科研究稻作农业的起源(摘要)美国安多夫考古基金会简·利比我们对来自王洞、仙人洞(1993-1995年)的考古发现遗存,距今20000-6000年以前,进行了五种分析,研......
世界稻作寻根中外学者探源──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江西日报》记者刘红梅农作物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游猎迁徒的命运。......
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举世闻名的蚌塑龙图,这一消息报导后,一时成为中外新闻的焦点,轰动中外考古学界。20余年来,......
(一)"仙人洞"这个名字在东南亚的石灰岩溶洞广为应用.由于洞穴形成年代久远,人类的童年时代还不会营构房屋,只能选择自然洞穴栖息......
生物矿化作用(Biomineralization)即通过生物途径形成无机矿质结构的过程。大的结构有磷灰石构成的动物脊椎骨,小的则包括高等植物细......
长江中下游地区网纹红土中的古气候记录,在第四纪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江西修水网纹红土的岩性特征和形成时代,重......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从青铜器内所残留的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中的植硅石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在选取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不同风格青铜器的泥芯中提取......
<正>约一万年前,地球上最后一个冰川期结束,冰川的消退、气候的转暖,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新石器时......
<正> 前言新砦遗址位于河南新密市东南方向的刘寨乡新砦村西北的台地上,南临双洎河,东临圣寿溪水,北面和西面为开阔平地,分布范围......
<正> 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和农学界在稻作起源的研究中有不少新的成果。其中一些是在与外国同行的合作中取得的,从而大大推动了这......
本文首次对苏州草鞋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植硅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家浜文化时期气候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距今约6275a以前......
硅是最新确认的植物必需元素,但硅在高等植物中的沉积机理尚未揭示.以新鲜水稻茎、叶为材料,分别采用传统湿法灰化和低温粉碎自然沉降......
简介了植硅石分析方法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植硅石的研究现状、理化性质、实验室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将植硅石与孢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