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分化相关论文
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两者在形态、生理以及基因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亚种间的遗传差异将会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能进一步......
水稻籼粳亚种间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该优势的有效利用可实现水稻单产的再次飞跃。研究水稻籼粳杂种不育基因对有效地选择籼粳杂交......
普通野生稻在我国地理分布广阔,是栽培稻的祖先,是我国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作物种质资源之一。粤北是广东普通野生稻重要分布地之一......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以下简称“普野”),广泛分布于我国境内。作为是亚洲野生稻公认的祖先,普野是其中最重要和最宝......
野生稻的自然落粒性是其区别于栽培稻最重要的特性之一。野生稻的籽粒成熟时,籽粒会立即落下,这样就可以避免被一些小动物吃掉,从而为......
该文从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花粉流、栽培稻种质渗入对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栽培稻转基因通过花粉逃逸的范......
对于稻种的分类和基因多样性研究可以从多层次多水平进行,本研究利用程氏指数、SSR和SNPs手段,从形态和DNA序列水平对所收集的地方品......
为了探明江淮流域杂草稻的细胞质来源,根据水稻叶绿体DNA ORF100(Open Reading Frame 100)序列在籼粳间存在69 bp差异的特征,设计......
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是普通野生稻,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观点,然而亚洲栽培稻的2个亚种:粳稻和籼稻是一次起源还是二次起源仍存在很大争议......
通过分析籼稻93G11和粳稻培矮64S的叶绿体全基因组,优化和构建了籼粳分化的叶绿体分子标记ORF100和ORF29-TrnCGCA的多重PCR.应用这......
利用32对In Del标记和18对SSR标记对200份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进行籼粳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籼型指数≤0.1的有179份,属典型粳......
利用经测验可区分籼粳品种的19对SSR特异引物对来自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自然居群的56个个体进行了SSR分析。19对引物中,有17对(占89.47......
对籼粳杂交组合“02428(粳)/特青(籼)”F1进行一步成苗法花药培养,对该组合的分离世代采用连续自交随机选择,分别获得由132个株系......
以滇型杂交稻不育系10个、相应的保持系10个和恢复系38个,以及由上述不育系和恢复系组配的40个杂交种为试材,研究了亲本材料的RAPD......
摘要:【目的】分析水稻親本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为研究双亲籼粳分化最佳配比及组配籼粳交强优势组合提供理论参考。【方......
利用国内外的119份地方水稻品种资源材料通过InDel分子指数法分析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与籼粳分化的关系。在119份水稻品种中48份......
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的18个居群分别进行ITS序列克隆和测序,研究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的籼粳分化。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的ITS序列居群......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粳两个亚种,程氏形态指数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籼粳分类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但籼粳分化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还多不清楚.本......
本文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研究了Rf-1位点上PCR标记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结果显示M45461的遗传分离与提供雄配子的杂合体的细胞......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异加剧,植物正面临着以气温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条件变化的新选择。综述了海拔环境温度对植物遗传变异的影响,并......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及其与穗一次枝梗数之比(V/R)是与籼粳分化有关的重要性状.采用籼粳交(圭630/02428)杂种F1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
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根据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基因组序列设计的34对特异性插入/缺失......
氯酸钾抗性是区分籼粳分化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珍汕97(ZS97)和日本晴(Nipponbare)所构建的回交群体BC4F2为材料,用2‰浓度的氯酸钾......
应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来自海南省的51份普通野生稻样品籼粳分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
以滇型杂交稻不育系4个、恢复系31个及其组配的31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籼粳特异引物研究亲本籼粳分化程度及与杂种优势的关......
籼粳分化是水稻遗传分化的主流,而明晰水稻的起源演化和亲缘关系,对合理有效地利用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形态学......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常规育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追求,分子标......
利用34对SSR引物对高州普通野生稻(简称“高野”,下同)7个自然居群217份个体进行研究,并结合统计软件进行遗传距离和遗传结构分析。......
本研究选取籼稻ZYQ8和粳稻JX17杂交后代DH群体(ZJDH)100个稳定株系为材料。在采用SLAF-seq方法构建高密度SNP遗传图谱的基础上,研......
关于稻作起源与传播的思考浙江衢州市徐云峰目前,有关中国稻作起源说,不下十一种之多[1],可谓百花开放。一、关于最早年代的探讨1996年3月3日,《......
利用可区分籼粳亚种的22对SSR特异引物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的8个自然居群的51份材料进行了SSR分析。这些引物在海南普通野生稻中能扩......
摘要 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遗传分化的主流。籼稻(Indica)与粳稻(Japonica)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同,在性状表型、生理生化......
以27个籼稻和粳稻品种为试材,探讨RAPD分子标记在研究水稻籼粳分化程度中的可行性.从500个随机引物中可以筛选出23个能扩增出籼稻......
对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细胞形态观察,籼粳亚种间杂种结实的亲和性及籼粳亚种间分化与亲和性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
利用程氏指数(Cheng’s index,CHI)法、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法分析杂交稻丰优香占的恢复系R6547系谱材料的籼粳分化......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二个问题《中原文物》编辑部张锴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一处不可否认的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稻谷......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袁平荣,杨从党,周能,贺庆瑞中国农业大学孙传......
对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改进:液氮研磨样品,0.1 mol/L tris-顺丁烯二酸酐(pH=7.0)缓冲液提取,Bio-rad MP3电泳槽(凝胶规......
选用4 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及54 个常规品种( 系) ,按NCII设计配制杂交组合,以籼粳特异RFLP标记及形态指数法检测供试品种( 系) 的籼粳分化程度,研究两系......
采用多引物多模板PCR(Pool PCR)的方法鉴定了位于水稻四号染色体长臂上56.1-68 cM 之间的特异性BAC 克隆。与通过克隆菌落分子杂交......
糯稻(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e)是栽培稻的粘性变种,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云南省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多样性分布......
已经于2008年完成克隆的水稻杂种不育基因S5在对亚洲栽培稻群体的比较测序中发现了籼型、粳型和广亲和型三种等位基因型,其中籼型......
在籼粳亚种杂交优势利用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理论指导下培育的超高产品种实现了我国水稻单产的又一次飞跃,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
<正>1987年我们报道了在过去一般认为籼稻的有稃毛的镰刀谷(Sickle—shaped rices)中,有相当一部分应划为粳稻,其代表品种为西亚的Vo......
在土壤有效磷6.26×10^-4和40×10^-4条件下对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40份光壳稻和495份具稃毛稻种(非光壳)进行耐低磷特性比较,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