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相关论文
丁若鏞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期朝鮮王朝著名的政治家、實學家、文學家,其成就集中於皇皇巨著《與猶堂集》。對於他的思想及文學等......
歐陽修《詩本義》的主要內容是辨正《詩序》、毛傳、鄭箋得失和歸納詩篇的本義,其意義也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詩本義》對《詩序》......
朱鼎甫(一新)議論廉悍,力辟康長素(有爲)素王改制之説.康、朱之争,實即經學經世與史學經世之别.主經學經世者,以經中事例爲萬古不......
《春秋明經》是元明之際儒學家劉基的經學代表作,它不僅具有科舉時文“範本”的工具理性意義,而且還有對《春秋》“微言大義”的合......
《詩經》傳統解讀方式的主流是注疏,屬於經學的範疇。《詩經》的經學研究主導了古代《詩經》研究兩千多年,卻很少涉及詩的文學內涵......
鄭珍(1806-1864),字子尹,號柴翁,貴州遵義人。清代後期著名學者、文學家。《儀禮私箋》八卷是鄭珍經學著述的代表作品,也是清代《......
清代有四部比較著名的《尚書》注釋之作,即所謂江、王、段、孫四家之書。而江聲的《尚書集注音疏》作為四家之中的發軔者,歷來卻關......
國家圖書館藏陳澧《學思録》稿本由原北平圖書館而來,是高隱芩所藏陳澧稿本中的部分文稿,該稿本包含有陳澧論陶淵明、清朝學者、《......
餘杭章炳麟尤長於左學,著有《春秋左傳讀》,實乃近代《左傳》學中舉足輕重的經疏。章氏能推陳出新,如《莊公二十一年》"鄭伯將王",......
金人王若虛所撰《孟子辨惑》一卷,是金代孟學史上的代表著作。全書計十四條,針對漠宋諸儒的解《孟》之語作出辨說,批判意識甚强,體......
三百篇自形成之始便開始了歷時性與共時性的傳播,然而這些傳播現實中的載體卻是“對於《詩》的接受和闡釋”,而“對於《詩》的接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