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亨相关论文
“腰舟”之谓见《冠子·学问篇》:“中流失船,一壶千金”。或注:“壶,瓠也,佩之可以济涉,南人谓之腰舟”。从中流失船而系壶于腰来看,腰舟......
人们习惯于用“溜之乎也”来形容悄悄地逃走。其实,单用一个“溜”,也同样指悄悄地走开。元·王晔《桃花女》第三折中“倘或礼物有些......
摘 要:高亨先生1953年到山东大学工作后,很快便与《文史哲》建立起密切关系,在上面发表了一系列文史训诂考据之作。其中《给〈文史哲......
摘 要:《诗经》中的劳役诗不仅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也揭示了繁重的劳役所带来的社会恶果。当时的中下层贵族作为劳役诗的主人公,在......
<正>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了《诗经》中的两首诗。第一首即《邶风·静女》,原诗如下:静女其......
期刊
浙江大学教授蔡天新的回忆录《大学时代》和《研究生》,回顾了1978年-1987年在济南读书的经历,《校园里的伉俪学者》再现了山大中文......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就被尊为儒家经典,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历朝历代对《诗经》的......
《周易古经今注》对《周易》文本作出了详细的校勘,共记31处,其中讹13处、脱6处、衍3处、倒9处,对于《周易》文本的整理有突出的贡献......
<正> 《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毛传:“采采,事采之也。”朱熹注:“采采,非一采也。”两说虽不尽同,......
老聃著<老子>之说,曾因今本<老子>中明显的战国色彩和反儒非礼倾向而受到学界较为普遍的怀疑和否定,<老子>一书的成书时间也被确定......
<正> 高亨先生《商君书注译·农战第三》:“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
从20世纪初至80年代末,易学研究在“疑古思潮”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经传分观”成为以高亨先生为代表的易学者研究的基本......
作为20世纪《周易》研究转型期的著名学者,郭沫若、高亨的研究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都基于史料,在“经传分治”思想的指引下,以马克思主......
论述高亨在易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研究特点,其研究的显著特点是:以经解经,以传解传;广罗古籍,以朴释玄;弱化象数,取法科学。高......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繫年》兩見从門从戈之■:1(1)第十八章簡101:"晉與吴會爲一,以伐楚,■方城。遂盟諸侯于召陵,伐中山。"注十三......
高亨先生是20世纪的国学大家,他在具体讲解《诗经》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深湛的国学根底和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者具有很......
高亨学殖深厚,功底扎实,这在其《诗经今注》名著中得以充分体现。其题解之“以史证诗、注重文本”,“破旧立新、另起炉灶”,“亦信亦疑......
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中的"自序"表明了高亨先生对"易传""象数"的态度,即"离传释经""不讲象数",这实际上旨在标明自己与传统易学......
本文从高亨先生治学道路的转变入手,探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诗经今注》的理论基石。高亨在解读《诗经》时,着重从那......
晚年的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对老子思想的研究。毛主席曾经阅读过的《老子》版本主要包括:马叙伦的《老子校诂》、高亨的《老子简注......
《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特征,必须研究《周易》。历代学者都为《周易》作注释、解读,"五四"后特......
高亨先生是我国20世纪学术史上的一代大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遵循朴学方法,以文字音韵训诂为工具,研治先秦典籍,抒录个人心得,数十年来......
高亨学殖深厚,功底扎实,这在其《诗经今注》名著中得以充分体现。其题解之“以史证诗、注重文本”,“破旧立新、另起炉灶”,“亦信亦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