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相关论文
南宋黃震有《修撫州六經跋》一文,作於度宗咸淳九年(1273),文云:“六經官板,舊惟江西撫州、興國軍稱善本。己未虜騎偷渡,興國板已......
《毛詩正義》四十卷(前七卷闕),唐孔穎達等撰,南宋紹興九年(1139)紹興府刊,世稱“單疏本”。是本以下,《正義》恒與經注合刻,訛舛......
近年來,詞彙史的研究成爲漢語史研究中的熱點,但這些研究主要集中於中古、近代漢語方面,對於上古漢語却乏人問津,這主要是因爲上古......
“但”和“袒”在楚簡中已同現,並非後世經典改“但”爲“袒”。“但”與“袒”既可能是異體字,也可能是通假字。“但”之核心義,......
《篆隸萬象名義》(以下簡稱《名義》)是日本釋空海在南朝梁顧野王《玉篇》的基礎上編寫的一部漢文字書。《名義》保存了原本《玉篇......
“惠棟校宋本”這一表述,肇始於阮元《禮記注疏校勘記序》,不僅充斥於阮元的《禮記注疏校勘記》,而且成爲近二百年來令中外《禮記......
《孔子家語》(下文簡稱“《家語》”)記載了大量孔子與弟子及他們與當時諸侯、士大夫交往的言行、事蹟。與孔子研究的所謂“第一手......
郭店簡《緇衣》和上博簡《緇衣》的相繼出土,爲研究《禮記·緇衣》的相關問題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文本。本文通過對簡本《緇衣》......
《中庸》本《小戴禮記》中之一篇,自宋儒特加提倡,程頤更謂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至朱熹作《中庸章句》乃與《大學》、《論語》、《......
據清嘉慶十一年(1806)張敦仁覆刻宋撫州本校讀《禮記》,吸收浦鏜《十三經注疏正字》、阮元《禮記注疏校勘記》、王引之《經義述聞......
備政夫爲政者,譬猶工匠之造屋也。廣厦既成,衆棁不安,則梁棟爲之斷折;一物不備,則千柱爲之並廢。[一]善爲屋者,知梁棁之不可以不安......
近現代以來,越來越多的簡册不斷出土,使我們有了比前人多得多的可資研究的資料遺存,它們極大豐富和補充了我們對簡册制度方方面面......
曾侯乙墓C類簡大多是一枚竹簡僅記載一乘馬車的情況。整理者以統計簡所記内容爲依據,對C類簡進行類别劃分。(1)日本學者石黑日沙子先......
孫希旦(1737—1784),字紹周,一作肇周,號敬軒,浙江瑞安人。乾隆戊戌(1778),以一甲第三賜進士及第,曾參與纂修《四庫全書》。孫氏治學篤信......
《三禮》爲記述上古典章制度之典籍,歷來學者皆以爲《三禮》於諸經中最爲難學,其言辭簡奧,禮節繁縟,加上歷千載迻錄,亦有脫訛之迹,......
朱彬(1753——1834),字武曹,號郁甫,揚州府寶應縣(今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人,是揚州學派經學的代表人物,著有《禮記訓纂》四十九卷。《禮......
顧千里在嘉慶十一年(1806)刊行《撫本禮記鄭注考異》,其中指出《禮記·祭義》中鄭注"四郊"當作"西郊"。段玉裁在次年作《禮記四郊......
元十行本《附释音禮記注疏》六十三卷,是目前所知今存最早的《禮記》丨經文、注文、释文和疏文集刻本,由於大量断版及版頁磨損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