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和议相关论文
南宋高宗在北宋灭亡的背景下建国,因此他兼有创业与守成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继承北宋而来需要传扬祖宗家法;另一方面北宋灭亡,......
四明地区的文化教育以及科举仕宦,北宋始兴。高宗建炎四年(1130)金人攻占明州,四明六县遭受巨大的破坏。绍兴和议以后,随着南宋政......
从时间上看,南宋与金交聘往来无疑是宋金关系的主流。但从学术史研究来看,学界对宋金交聘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及宋金和战,再加上研究......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民。岳飞少年家境贫寒,仍然刻苦学习《左氏春秋》、孙子和吴起兵法,习......
1141年,缠斗了百年的宋金达成绍兴和议,议定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双方统治区域的分界线,彼此偃旗息鼓,与民生息。这条胡汉相争夷夏攻防......
两宋之际,战争频仍,军队势力趁机扩张,将士行为恣肆,朝廷权威屡遭蔑视,军纪败坏,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民受其害.是时,南宋的御敌......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绍兴和议"成,高宗与丞相秦桧为维护"和议"这一"国是",在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系列出版限制(文禁),主要有禁反对派文集(特......
<正>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岳飞之孙岳珂,在其所著《桯史》卷七“优伶诙语”条中云:“秦桧以绍兴十五年四月丙子朔.赐第望仙桥.丁丑,赐......
【正】元代话本《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的主题,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揭露宋王朝官昏吏虐,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二,歌颂汪信之忠义为本的......
期刊
开展正确的史学批评 ,有利于史学的健康发展 ,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共识 ,今天广大史学工作者也正是这样做的。但不可否认 ,由于......
期刊
"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分别是北宋与辽朝、南宋与金朝签订的和约。笔者主要通过两个和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来......
绍兴十一年(1141)底,宋、金双方签订和议。此前,宋与金、伪齐的战争不断,淮东、淮西、京西、湖北四路经济遭到毁灭式破坏。和议后,......
在宋代历史上,南宋孝宗赵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史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首”。赵是“已趋式微”的宗室弟子,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
翰林学士院因其特殊的沿革与选任方式,在宋代中央官制中历来处于令人瞩目的地位。在南宋建立初至绍兴和议前后(1127—1141)的宋金......
"绍兴和议"期间,谄谀之风盛行,"文丐奔竞",这仅是文学生态的一个面相。"山林之士"作为重要的创作主体,他们从朝堂走向山林,持守君......
<正>本文试图从金和南宋两个视角,观察事涉双方的历史问题。 国家目标是一定时期内国家战略所要实现的预期目的,是国家利益的集中......
<正> 宋朝南渡后,武力不兢,在宋金战争中不能稳操胜券,不得不弭兵休战,忍痛议和,拙作《南宋初年政局与绍兴和议》(《中州学刊》199......
<正>《说岳》横行江湖,几成草根《宋史》。钱彩名不见经传,仅知"约1729年前后在世",但风流才子宋高宗大皇帝万想不到,他伙同大才子......
绍兴和议后,形成以秦桧为中心的相党,唯"赞成和议者"为是,"反对和议者"为非,党同伐异,其所进行的党禁,酷烈之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之时......
<正> 有关宋代僧道度牒的出卖及其与宋代经济的关系问题,历来受到研究宋代财政者的注意,田光烈先生并曾有专文作过综合的论述。但......
客家形成于南宋论张天周客家人口众多,分布范围极广。由于它具有自己的方言、习俗、精神、自觉意识等社会文化传统,特别是随着客家人......
多数学者以为,绍兴十年前后,南宋有机会和力量打败金国,收复失地,不应在战胜的情况下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笔者以为不然,无论从当时宋、......
近年来,学界掀起了关于"绍兴和议"与秦桧归宋问题的讨论,这是推进宋史研究的一件好事。但由于有些学者在史料的占有、分析和运用等......
绍兴和议是南宋政治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宋高宗、秦桧政权借反和议为由制造的绍兴冤狱,也常常成为即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聘金图》卷无标题及画家款识,虽然学界一般认为是描绘宋金交聘的历史政治画,但作者和画意并无定论。本文根......
苏符绍兴间两次不附秦桧,其中固然有个人节行,但背后更有赵鼎与秦桧两大政治势力的角力,苏符虽非赵鼎系官员,却因种种原因参与到这......
绍兴十一年的宋金和议对南宋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本文以李纲——李光群体为中心,研究绍兴和议前后士风与诗风的演变问题。绍兴十二......
高宗和秦桧为了“绍兴和议” ,在以严刑和峻罚摧残正论、禁锢政敌的同时 ,又发动了旷日持久的歌功颂德的文化运动。作为决定“绍兴......
<正>绍兴九年(1139年)初,金人将河南、陕西归还南宋,翌年五月便败盟南寇,大举攻宋。由于南宋奋力抵抗,很快便遏止住了金人兵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