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贝波相关论文
本文利用中国北方501个站点温度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及Hadley海温数据分析了华北地区春季极端低温的时空特征,对20世纪80年代前......
本文基于1979—2012年哈德莱中心月平均海冰覆盖率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青藏高原125个站点的台站资料,利用气候统计方法......
近年来,我国南方秋旱、冬季极端低温频发,而对南方秋冬季气候变化的预测仍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全球变暖以来各影响因子与我国南......
中纬度天气尺度波在大洋上空自西向东和东北行径,并以波破碎的过程结束其生命史。天气尺度Rossby波破碎的过程可将能量从高频气流迅......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提供的印度洋—太平洋海洋热通量资料,研究了1989—2010年中国南方地区秋季降水与前期春季西北太平洋潜......
利用包括CISK机制的简单三维热带大气模式研究强对流活动的位置和水平尺度对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对流活动的经向位......
本文采用WKB方法,讨论了地形正压Rossby波的发展与结构变化问题。指出波动的发展和衰减不仅与波幅和波长的增减有关,还与波的结构状态有关。......
The Rhines effect may be regarded a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Rossby waves and turbulence, in which the Rossby waves may r......
Rossby波是旋转大气和海洋中的一类重要波动,在天气和气候演变中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两类重要Rossby波—......
由于在夏季影响中国江淮流域降水的主要行星尺度系统在7月中旬发生改变,因此利用中国北方501个观测站点降水资料、ECM WF再分析资......
本文选取最近二十年(1998—2017年)中国江南地区降水和北极海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年际时间尺度上中国江南地区降水异常与北极海冰......
利用卫星QuikSCAT/Ncep混合洋面风、TRMM/TMI云中液态水资料,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
期刊
由于在夏季影响我国江淮流域降水的主要行星尺度系统在7月中旬发生改变,因此本文利用中国北方501个观测站点降水资料、ECMWF再分析......
利用1961~2014年CN05.2逐日温度数据,对冬季东北极端低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按其发生时冷空气对中国东部(105°E以东)的影响范围,将......
文中将1991年夏季在东亚地区发生的阻塞高压分为发展期,旺盛期及衰亡期等3个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诊断分析。发现在东亚阻塞高压的第一、二阶......
本文是为纪念叶笃正院士诞辰百周年和他对大气动力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而撰写的。叶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所提出的罗斯贝波能量频散理论......
<正> 学报编辑部寄来朱抱真同志的“对谢义炳教授关于大气纬圈平均运动研究的评论”,促我尽快回答。谨遵嘱撰写本文。为了精简文字......
蔡鸣和黄渤华[1]近期对罗斯贝波形成机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物理解释:对地转流而言,科氏参数纬向变化与地形坡度一样,起着机械障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