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相互作用相关论文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在热带印度洋地区存在着一个非常显著的冬-夏季的差异,北半球夏季在赤道地区为一个准局地振荡的模态,但是冬季......
依据水面红外发射和红外遥感测温原理,采用HDG-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室空气稳定条件下,模拟测得......
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地区的ENSO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的集中表现,是年际气候变化中的最强信号.由于它的发生会在全球许多地区引起严重的......
1“海洋性大陆”观测研究计划介绍海洋性大陆(Maritime Continent,以下简称MC)是指由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新几内......
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开发的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s1.0控制试......
本文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区域海洋模式POM及第三代海浪模式WW3建立了综合考虑海气间动力、热力相互作用的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系......
对次表层海温距平的分布和变化的分析表明,在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都存在海温距平的偶极子模态,即在赤道附近大洋东、西两个部分的海......
利用1个热带太平洋中等海气耦合模式,针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对热带西太平洋季节内振荡(MJO)和季风的响应进行了研究。数值试......
将波动-CISK(积云对流加热反馈)、海-气相互作用和蒸发-风反馈都引入一个简单理论模式,研究了它们在驱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
世界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地理分布特点受到污染源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分布很有规律.石油所形成的薄膜漂浮于海面上,其反射的阳光比海水......
用CliPAS计划中3个气候模式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耦合模式FGOALS-g短期气候异常回报试验结果,将动力和统计方法相结合,考察了1......
海冰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全球能量平衡和极区海-气相互作用有着重大的影响。最多时地球表面13%被海冰覆盖,主要分......
海洋上混合层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水汽、热量和动量的交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海浪为存在于海气界面上的一种重要运动形态,研究其......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受到广泛重视,成为海洋和大气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海洋、大气作为气候系统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
许多研究认为,只有北大西洋涛动(NAO)是一种具有物理意义的模态,而北极涛动(AO)则是EOF分解得到的一种统计假象模态。为了从一个新......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是影响东亚夏季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其年际变率受热带多个海区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调控。为明确影......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为例,通过教学活动探索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综合思维深入课堂。......
判定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对海气耦合模式中应用哪种形式的“强迫模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根据海表热通量异常与海表温度异......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作为热带大气最强的季节内变率(ISV)模态,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都产生了重要的调制作用。开展与MJO相关的机理和......
将波动-CISK(积云对流加热反馈)、海-气相互作用和蒸发-风反馈都引入一个简单理论模式,研究了它们在驱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
利用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MCM对两个典型台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定量地分析了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暴雨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影......
海洋和大气的持续性不仅表示系统有多长的记忆性,还暗示着系统的潜在可预报性。所以正确认识海-气耦合系统的持续性对理解全球气候......
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大陆沿海及近海区域天气和海洋现象复杂多变。中国海主要分为台湾海峡以北......
为探讨山东半岛北部冷流降雪的气候条件及其形成机理,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有效地分离出系统性降雪和局地降雪即冷流降雪。通过......
采用区域海-气耦合模式WRF-sbPOM,设计敏感性试验,通过控制海洋暖涡(WCR)的有无以及暖涡与热带气旋(TC)的相对位置,对理想性TC与WCR间......
根据2004—2005年热带印度洋(30^oS以北)的Argo浮标(自持式海洋剖面观测浮标)温度-盐度剖面观测资料,采用位势密度判据(△σθ=0.03kg/m^3),......
本文基于哈德莱环流中心的海温数据以及全国824个站点的降水数据,利用旋转-扩展经验模态函数(REEOF),有效提取出1900-2016年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