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浮相关论文
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病,有发热恶寒、咳嗽流涕、舌苔薄、脉浮等表现。按中医理论,感冒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体虚型四种类型......
古××,男,16岁。面目浮肿逐及全身8个月。开始发觉面浮眼肿,逐日加重,5天内遍及全身四肢躯干,其形如佛,掌无纹,足膝如斗,按之没......
<正> 感冒是常见的一种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头痛身疼,恶寒发热,咳嗽,脉浮为特征。《医学源流》说:“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在外感时行病中较为多见,内伤和慢性病中间亦有之。临床诊断当辨明病因之风、寒、暑、湿、燥、火……;病......
中医内科病主要分为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外感热病包括现代医学的各种急性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我们根据《伤寒论》和《温......
痹者,闭也。痹证是闭阻不通的病证之义,本来范围甚广。现代公认痹证是指肢体、关节疼痛或肿着酸麻、活动困难的证候。闭阻不通,不......
[病例340]患者46岁,公司职员,初诊于1985年4月24日。病历:稍肥胖,体重65公斤。脸色一般,脉浮、稍数,初诊时血压120/70。舌稍有白......
四妙丸录自张秉成《成方便读》,由黄柏、苍术、川牛膝、薏苡仁组成。笔者自1985年以来,易丸为加味四妙汤治疗痹证32例取得较好疗......
1章某,女,41岁。自诉背部恶寒1周,范围比巴掌稍大,添加衣物恶寒不减,口干不喜饮,素有胃脘部不适,畏生冷食物,常有胀闷感,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选奇汤加味治疗眉棱骨痛方药组成:防风、羌活、黄芩各10g,甘草5g。日1剂,水煎300ml,早晚分服。加减:遇寒加重加白芷15g,遇热加重加桑叶10g、菊花15g,伴鼻塞不通......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由七味药组成(柴胡、黄等、半夏、生姜、人参、务甘草、大枣)。此方的剂量,柴胡应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
发汗解表药是治疗表证的一类药物 ,它主要是运用具有发汗解表功能的药物组成方剂 ,用来开泄腠理 ,扩张汗腺 ,通过发汗来祛邪外出 ,......
葛根汤始载于《伤寒论》,是仲景解表的代表方,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白芍、大枣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症见发热恶......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它既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理论原则,又是解决诊断治序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柴葛解肌汤治疗感冒高热二则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2)郑水源柴葛解肌汤由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生姜大枣组成。其功能解肌清......
荆防败毒散载于明代医家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为常用扶正解表剂。方药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克,前胡、川芎、枳......
九味羌活汤源于金代医家张元素所著的《此事难知》上卷,称为“易老解利(伤寒)法”,是一首常用的辛温解表剂。方药组成:羌活、防风、苍......
1病例1.1病例12013年7月,龙庆乡大山脚村的李某家一头5岁黑色母牛求诊。症状:患畜左眼失明,左侧前后肢强拘无力,强行牵拉患畜紧贴人......
1病例1.1患犬基本情况4月龄雄性拉布拉多猎犬13 kg(体略胖);已注射过1次英特威二联疫苗,以及1次卫佳五疫苗,驱虫1次。1.2既往病史6月......
(五)虚脉 不足为虚。虚脉的特点是三部脉浮取迟大无力,按之空虚松软。其与芤脉、散脉均有类似之处,如三脉均在浮位,脉势均属无力。但其......
论文从寒热、汗、脉象、四肢、二便等诸方面,结合<伤寒论>的有关条文,对太阴病表证期的症状特点与病理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与辨......
小便失禁一般多见于中年妇女,有的见于青年妇女,多因产后体弱,膀胱括约肌松弛导致。患者小便稍急就难以控制,因而失禁,常在劳动或......
答:本条主要是从脉象上说明黄疸病的发病机理。脉浮而缓,在伤寒是外感表虚的脉象;在杂病浮则为风,“风”可作“外邪”理解,而缓为湿......
运用形式概念分析原理对《伤寒杂病论》含"脉浮"相关诊治条文的证治规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脉浮相关的方剂有32首,涉及中药4......
少阳证的病位在半表半里,当邪入少阳致使少阳机枢不利,正邪分争,故见寒热往来、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这些主证也是诊断少阳经病......
猪苓汤证病位应在下焦,猪苓汤是通利小便之剂,制方根据因势利导原则创立。辨猪苓汤证主症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辨脉浮、发热。猪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