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相关论文
目的 分析应用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治疗成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对经胸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及风险进行进一步评估。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封堵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术后随访过程中新发现的三尖瓣损伤病例特点,以期发现其中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5......
目的探讨经右侧腋下切口-右心房途径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封堵术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采用右侧腋下切口-右心......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自愈性闭合(SC)情况,探讨P-VSD的治疗时机.方法 :选取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单纯P-V......
目的:传导阻滞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PMVSD)介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不良结局,通......
研究背景和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而VSD中......
目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的结果在文献中已有报道,大多应用Amplatzer室间隔缺损设备;然而,经皮介入治疗使用国产室间隔缺损......
目的探讨经导管采用新型Amp 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关闭儿童膜周室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32例膜周部室间隔......
病例1,男性,3岁9个月,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并频发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听诊区......
目的探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行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例幼儿PMVSD......
目的观察小儿膜周部VSD介入治疗的疗效、对心律的影响及封堵前后左心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09年12月本科4_4例......
目的:评价对称性和偏心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纳入相关对照研究,......
患儿男,5岁,因心脏杂音来我院就诊。超声心动图显示:剑突下短轴切面示二尖瓣口呈两个分离的大小一致的圆形瓣口,呈“眼镜样”双孔回......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方法2011年9月~2012年12月,对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术。通......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成功介入治疗的PMVSD患者,......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在VSD的介入治疗史上相继出现了Rashkind、Clamshell、Cardi......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分析2016-01至2017-12我院膜周部......
患儿,男,13岁,出生后不久即检出心脏杂音,不伴紫绀、蹲踞及其他不适.发育障碍,参加体力活动不受限.查体:上腭裂.颈静脉无怒张,心前......
目的 分析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及转归情况。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12月介入治疗PMVSD患儿64例。男38......
一、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2003年11月-2004年5月我院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的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8例,膜周部......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儿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109......
目的:评价距主动脉瓣2 mm以内的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方法:86(男46,女40)例患者,年龄3~48(12±9)岁.经......
目的:探讨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共89......
目的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
目的探索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PMVSD)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
目的探索膜周部室间隔缺损(mVSD)介入封堵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本组男21例、女17例mVSD患者,年龄3-53(15±9.2)岁,经临床体检,超......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4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心内科......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之一,若药物治疗无效,晚期可引起左心室进行性增大及左心功能不全的......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成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效果、并发症,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的类型,其介入治疗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领域。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
目的探讨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影响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电动图(TTE)在经皮Amplatzer伞片膜周部室缺(PMVSD)封堵术前、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1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缺损部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VSD最常见的类型,对于膜周部VSD的治疗,目前主要为介入和外科手术两种方法,而介入治疗(双面伞修补室间隔......
目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经胸微创封堵与右腋下小切口直视修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 VSD)在婴幼儿患者中的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自......
第一部分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非感染性疾病的首要死因,在活产儿中的发病率大约是1%,在自......
目的应用新型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
<正>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先天性VSD最常见的类型。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周部......
第一部分生物活性分子共价包被ASD堵闭器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目的:体外评价壳聚糖、壳聚糖/纤维连接素、壳聚糖/肝素、壳聚糖/重......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介入治疗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
目的探讨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非对称型封堵器(AVSDO)或对称型封堵器(SVSDO)介入治疗2......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介入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于我院......
目的比较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个体化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 VSD)一种新的治疗措施,即经导管室间隔缺损(......
目的:了解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对接受了经导管介入治疗的89例膜......
目的:通过对室间隔缺损合并的膜部瘤组织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组织学分析,了解膜部瘤这一特殊组织的病理学特性。方法:采用H......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自愈性闭合(SC)情况,探讨P-VSD的治疗时机。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单纯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