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状幼体相关论文
本文报导了应用载玻片浸挂法对对虾育苗期和养成期水中固着性纤毛虫的数量进行监测的结果。文中还探讨了控制纤毛虫的措施,以达到......
在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福尔马林是常用的消毒药物,了解福尔马林对罗氏沼虾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是育苗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此,......
<正>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原产印度太平洋区域热带、亚热带地区之淡水、咸淡水水域,以其个体大而闻名于世。我们......
本试验以我国不同海域雌性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4个野生群体(来自丹东渔场、莱州湾渔场、海州湾渔场、舟山渔场)为实......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分别用5种不同浓度(0, 0.1, 0.3, 0.5, 1mg/ml)的β-葡聚糖溶液对中国对虾蚤状、糠虾幼体进行3h浸浴,48h后用浓度为5.9×106cfu/ml......
(一)蜕壳螃蟹的一生,从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螃蟹到长成成螃蟹,要经历许多次蜕壳。蜕壳是螃蟹个体发育变态的一个标志,也是个体......
在梭子蟹人工育苗基础上,进行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特别是对亲蟹培育、Z1变Z2、Z5变大眼幼体及大眼幼体变稚蟹等几个关键环节的管......
为研究新洁尔灭对河蟹蚤状幼体的安全浓度 ,进行了室内毒性试验。通过对各期蚤状幼体 2 4 h,4 8h,72 h和 96 h的半致死浓度 (L C50......
河蟹生活史从亲蟹产卵孵化开始,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发育至成蟹止。早期人工育苗为幼体阶段,分蚤状幼体(Z)和大眼幼体(M)两......
河蟹蜕壳是蜕去坚硬的外骨骼,使身体的体积和重量得以增加。蜕壳既是身体外部形态的变化(主要指幼体),也是内部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得到普及,蟹苗产量大幅提高,推动了河蟹增养殖生产的发展.但在河蟹育苗生产过程中,蚤......
<正> 日本对虾凭借其良好的特性,已经成为沿海渔民较为理想的养殖对象,这一点决定了对苗种的需求量很大,多出苗、出好苗是养殖成功......
近年来,在三疣梭子蟹育苗生产中,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经常发生“粘爪病”,其主要特点是在蚤状幼体的颚足刚毛上及大眼幼体尾肢刚毛上黏......
描述了锯缘青蟹各期幼体的外部形态.青蟹在环境条件不适、营养不良情况下,会出现异常的额外的第六期蚤状幼体.绘图表达了各期幼体......
Gq蛋白是最近几年发现的一种G蛋白,存在于章鱼[2]、乌贼、螯虾、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3]等无脊椎动物的感光细胞中.Gq蛋白又称异源......
对刚孵化的中华绒螯蟹第一期的蚤状幼体经不同时间的饥饿后再投喂,发现饥饿可以明显降低幼体的存活率和延长幼体的发育期.实验表明......
分别使用C.B 、6-DMAP和中科院海洋所专有诱导剂PA三种试剂诱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四倍体,囊胚期获得的最高诱导率依......
马氏沼虾(Macrobrachium malcolmsonii)的幼体从孵化到变态为幼虾要经过多次蜕皮,每次蜕皮均伴随形态及附肢特征的改变。采用显微观......
随着我国河蟹(Eriochir sinensis H. Mime-Edwards 1853年)养殖业的日益发展,河蟹的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不断完善,河蟹产量不断上升;但是,北方河蟹的性早熟,制约着河蟹的养殖......
通过脊尾白虾蚤状幼体饵料种类、饵料组合和食物密度的比较试验,研究了脊尾白虾育苗的适宜开口饵料和育苗期饵料组合,测定了不同时......
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Ⅳ期和Ⅴ期状幼体分别进行了停食和限制投喂量的饥饿实验,研究饥饿对幼体变态的影响。实验证明:停食时间越......
试验表明,浮游植物和轮虫同时存在,蚤状幼体发育正常,变态率高;仅有浮游植物的情况下,变态率明显下降,且不能发育到第V期.......
所谓“粘脏病”是指苗种干净的体表、附肢、刚毛等处粘附有异物的现象,在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病害就是蚤状幼体和仔虾的......
本文探讨了水质因子对罗氏沼虾蚤状幼体的影响,罗氏沼虾蚤状幼体生长发育水域最适盐度为10-14‰,最适PH值为7.9-8.46,溶解氧要求4m......
研究了亚甲基蓝对南美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的幼体,仔虾对此种消毒剂的耐受力不同.亚甲......
利用5株海洋微藻和酵母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投喂中华绒螫蟹蚤状幼体,记录其变态阶段、变态时间和成活率。研究结果表明:直链藻强化的......
从患病河蟹蚤状幼体体内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副溶血性弧菌;人工回感染实验表明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河蟹蚤状幼体发病的病原;其对氧哌嗪......
碘伏对河蟹蚤状幼体Ⅰ~Ⅴ期 2 4h、4 8h的半致死浓度 (× 10 -6mL/L)分别为 939 4、70 3 2 ,92 6 7、6 73 4 ,916 0、5 4 3 5 ,88......
研究表明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与其发育期呈直线相关 ,Z1至Z5体长与发育期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1=0 .4x1+1.118;Z5至Z11与发育期的直线......
选取450只平均抱卵量为960粒/尾健康活力强的抱卵虾作为亲本进行育苗试验,并对日本沼虾蚤状幼体分期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在孵化期间......
以罗氏沼虾蚤状幼体V与IX期为试验对象,在水温28.5±0.2℃条件下测定其瞬时耗氧速率;并将瞬时耗氧速率与时间、溶氧量作相关分析。结果:耗氧速率......
用孔雀绿、福尔马林对罗氏沼虾各期蚤状幼体及仔虾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孔雀绿的24hLC50是:蚤状幼体为0.141~0.257×10-6、仔虾为0.271×10-6;48hLC50是:蚤状幼体0.077~0.152×10-6、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