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合大学相关论文
依托抗日战争时期有关西北联合大学的历史资料和现有遗存,结合陕西汉中、西安两地的旅游资源,开发了以“西北联合大学”为主题的研学......
河北女子师范教育作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校历史渊源之一,创建早、体系完整、连续不断,以家政教育为特色,为我国女子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西汉张骞开拓西域,被司马迁在《史记》中誉称为“张骞凿空”。张骞,汉中城固人。遥想两千多年前,在未知的西域大漠戈壁、崇山峻岭中,张......
西北联大图书馆,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中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史上,占据着独特的不容忽略的历史地位。拂去历史的尘埃,她依稀可视......
很多人都知道西南联大,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个西北联大。西北联合大学是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原名北洋大学)三所院......
为担负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国民政府筹划实施了西北后方建设战略。该战略通过加强对西北的政治军事领导和军事战略部署,发展西北农......
编者按1997年12月20日是我国伟大的法医学家林几教授诞辰11周年。上海审法医学会于1997年12月20E在上海市公安局指挥大楼隆重举行......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同时组建于1937年9月,是抗战时期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西北联大始称西安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
抗战期间,西北大学先后一迁校址、三易校名,经历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和国立西北大学三个阶段。抗战爆发后,西北......
抗战初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等院校迁至湖南长沙,后迁至云南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而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是中外罕见的教育大迁移,上百所东部院校迁往西部,其中诞生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意义非凡的西南联合大学。然而位......
正是这样的渊源,西安工程大学是“纺织之光”最初一批激励的院校之一。自1997年以来,该校共有371名学生、37名教师受到“纺织之光”......
大学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近代中国大学是民族精神的坚强堡垒。西北联合大学的民族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各环节,产......
[摘要] “后发外生型”的中国高等教育始终面临着制度调和与区域均衡的双重挑战。1927—1937年前后,面对日益严峻的内忧外患,南京国......
在抗战爆发后的高校内迁中,西北联合大学师生历经艰难困苦,终驻足于陕西城固。在整个迁移整合的过程中,西北联大师生努力传承大学......
1938—1946年,西北联大立足汉中八年,自始至终把服务陕南乃至西北社会作为自己的责任之一。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工程学术推......
作为抗战时期有过一定影响力的内迁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不仅是抗战时期汉中作为后方重镇在文化方面的突出表现,而且奠定了战后西......
校歌是认识西北联合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一个窗口。西北联合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校歌都采用了古诗词的表达方式,这是基于当时的特......
目的研究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物理系,为科学教育史研究提供线索和历史佐证。方法文献考证研究法。结果抗战时期的西安临大物理系,南......
基于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全面整理与审视抗战时期西北联合大学的生物学教育,为西北地区及中国高等科学教育史研究提供新线索。......
自上世纪末以来,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研究成为学界研究热门话题,然研究者聚焦于西南联合大学光辉业绩的同时却鲜有研究分析中国西......
联合办学是抗战时期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普遍方式。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组建及其学科发展,在抗战时期乃至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