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相关论文
梅贻琦的“从游”教育思想,是其对中国教育思想的一大贡献。在他看来,所谓“从游”,是学生参与到教师在学校的日常实践,与教师进行充......
清华大学的工程教育起步于民国时期成立的工学院,梅贻琦作为清华校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凭借富有远见的治校谋略与顺应时势的改革......
陈寅恪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他学问精深,一生追求独立精神和......
1935年抗日战争爆发,学生的抗日情绪高涨,各地都有集会游行的学生队伍,清华学子也不例外。这引起了当政者的恐慌,有一天,一队士兵闯入清......
大师级的人物就是大学的文化典范和教育典范,能使大学得以树立起来,而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些大师级人物。即使不是大师,也缺少一......
1928—1937年,清华大学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发展时期,有人称为“黄金十年”。1937-1946年,清华大学辗转南迁长沙、昆明,与北大、南开合......
在近代大学校长群体中,那些著名的大学校长何以成为当之无愧的教育家?教育家办学的内在基础是什么?回望近代大学的教育成就,我们感受到......
很多人都知道西南联大,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个西北联大。西北联合大学是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原名北洋大学)三所院......
西南联大在云南昆明的8年间,曾得到省主席“云南王”龙云的关怀和照顾。其间,龙云不仅将自己的一栋楼房送给教授们做宿舍,还在师生们......
长沙,上了不到一个星期的课便又南迁。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令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于长沙筹办临时大学。11月1日始上课,至次......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讲,父亲在他小的时候,基本不作语言训导指导,这让他颇感奇怪。一次就餐的时候,他向父亲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父亲说:“你......
郑、傅所长 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傅斯年担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郑天挺任副所长。有人来访时,北大文科研究所的接待人员总是先问:“你......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从昆明迁回北京。校长梅贻琦决定对在抗战开始时原定南迁长沙岳麓山时营建的校址、校舍作出处理,委托重庆清......
北平解放前夕,华北地下党考虑到解放后需要人才,觉得当务之急是把教授们留下。每个地下党员都接到游说任务,每个教授身边都有几个学生......
“闻一多案”后,政治的贪婪彻底左右了司法。彻底丧失自由知识分子支持和民心的后果是国民党的政权加速崩溃。台湾学者朱文长教授曾......
1938年4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师生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昆明,创建了西南联合大学,由梅贻琦任校长。梅贻琦请梁思成夫妇设......
【作文题】 阅读下面两句话,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一个人的心胸如若海洋般宽广,那么个别河流是无损于她的湛蓝......
清华大学与梅贻琦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在清华人眼中,“清华和他已经融成一体了。” 梅贻琦(1889—1962),天津人。早年毕业于美国吴......
去岁圣诞节那天,《中关村》执行主编马文良先生,送我一部新书——《曾经风雅》,作者张昌华,我过去曾拜读过先生的《走进大家》。我读书......
周炳琳(1892—1963)与傅斯年(1896—1950)同为五四运动健将、爱国民主人士。在争取民主的历程中,他们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同时也因民......
1914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当时他年仅26岁,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皆服务于清华,因......
钱钟书虽然成名很早,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也经历了一段很艰难的岁月。抗战期间,被困上海,迫于生活压力,他竟也做起了家庭教师,以贴补生活......
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那一天人们除了瞻仰这所名牌大学的百年风华之外,也更多地开始思考它所诠释的大学精神。有媒体曾......
在我国近现代的教育史上,梅贻琦的沉稳与张白苓的执著,都非常引人观注,这缘于他们对人才的渴望和护佑,对教育的忠诚和眷恋。为人师表,鞠......
有一次,一家知名报馆的记者采访梅贻琦,想弄明白一个困扰多时的问题。 原来,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那个时期,国内局势极不稳定,学......
蔡元培,一位被毛泽东称为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大师巨匠式人物。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任国府委员、司法部长、教育总长、中研院......
1938年,西南联大组建之初,梁思成应邀为学校设计校园。方案出稿后,因经济困难而几度修改。最后,他忍无可忍,冲入校长梅贻琦的办公室,把设......
爱家爱国,儒雅谦冲“他的确是蔡孑民先生而后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位教育家。”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如是说。“他”是谁?清华大学校长梅......
我们或许可以用这样几个字符勾勒出罗家伦的一生:“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人,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的10年掌权者。 ......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人加州大学,先习农学......
张伯苓,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创办南开学校。 “私立非私有” 天津南边有一块盐碱荒地,是一个芦苇杂草都不愿生长的地方......
※郭沫若、郁达夫为文热情奔放。达夫好于文中连用“啊啊”二字,沫若则善用“哟”字,如“妻哟”“仿吾哟”之类,取二君作品验之,则随处......
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说潘光旦最大的嗜好就是好奇,并讲述了一件事情:潘光旦从没吃过老鼠肉,某天突发奇想,令家人一起,翻箱倒柜,掘地......
“先生是什么,可能就是马相伯说的那只想叫醒这个昏睡中国的一条狗;就是泰戈尔笔下,黎明之前最黑暗时能够报晓的鸟儿;就是黑格尔笔下,傍......
先讲一个故事。1939年12月29日,是梅贻琦五十岁生日。为了对这位辛苦的“老板”表示敬意,西南联大的教授们给他办了一个生日会,梅贻琦......
1930年,北京,周日。 这天,一个叫周培源的男子正在他的朋友刘孝锦家做客。那时,他刚从美国回来不久,在清华物理系担任教授。 ......
“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 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
读大学时,翻阅过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张岱的《陶庵梦忆》等书,由于阅世尚浅,只觉得笔者的文笔尚可,而记载实在是太琐碎了。等到人......
钱玄同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高足,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研读日语和教育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
抗战时期,物价飞涨,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而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了西南联大极大的支持。一天,龙云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