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低涡相关论文
摘要 西南低涡是形成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侧的一种α中尺度涡旋,是导致中国夏半年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文中简要回顾了2000年以......
本文首先利用WRF-3DVAR循环同化西南低涡加密观测资料,使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2年7月2-4日的四川盆地西南低涡暴雨进行了高分......
本文利用MICAPS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站点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Morlet小波、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多种统计......
西南低涡是对我国降水天气有重要影响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目前国内外对于西南涡的发生发展、三维结构、温湿结构等研究较多,但对......
利用1979-2012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时间分辨率为1日4个时次,空间分辨率为1°×1°,对西南低涡的活动特征进行了统计和诊断分......
摘要 2010年6月8日湖北、湖南出现一次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利用ECMWF发布的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7—9日湖北、湖南大范围暴雨过程......
利用四川盆地1980-2012年5-9月123个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资料,对96个西南低涡暴雨短时强降水日合成,研究了区域性西南低涡暴雨过程......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NCEP(1°×1°)再分析及WRF-ARW数值模拟资料,对造成2013年6月29日至7月1日川渝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西南低涡......
影响华南地区的西南低涡特别是致洪低涡活动规律是,东南和东南偏南移动路径的西南低涡出现在6月份时,造成华南前汛期暴雨的几率增加;......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的一日四次高度场、风场资料,尝试用天气学和统计学的方法确定西南低涡的定量统计指标,统计分析54年西南低......
本文首先利用1小时一次的加密华南自动站降水量资料,每6 h一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3 h一次的LAPS同化资料对2008年6月11日20时-13......
本文利用1951-2005年NCEP/NCAR再分析的一日四次高度场、风场资料,统计出每年西南低涡移出源地后发展的次数以及55年来西南低涡生成......
1雨势过程1963年的8月上旬,北京城郊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受较强西南低窝气流影响,暖湿气团沿太行山东侧,一路向北席卷河南、......
本文根据1981年至1990年5~6月的飞机物理探测资料,对西南低涡层状云系的液态含水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初步结果.对四川省人......
利用NCEP时间间隔为6 h的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路径的台风"康森"和"丹娜丝"分别对2010年7月16—18......
利用10 a(2001-2010年)6-8月逐日00 h(世界时,下同)与12 h 700 h Pa高空图及NCEP 1°×1°分析资料,对西南低涡进行了统计......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OES卫星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机制等方面......
利用1990~1999年Mieaps和ECMWF2.5°×2.5°再分析资料,对清远汛期暴雨与西南低涡活动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西南低涡......
为探讨四川盆地周边复杂地形对西南低涡发生发展以及移动的影响,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模式W......
利用MICAPS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一次典型东北路径移动西南涡演变及产生的致洪暴雨进行研究。通过对低涡的生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监测产品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8月19日开封市区出......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基于广义相当位温构建大气排熵指数,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雨量资料、NCEP/NCAR 1°×1......
为了揭示低涡暴雨发生机制,认识高分辨率的区域数值模式对低涡暴雨类天气的预报能力,应用多种观测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和区域数值......
摘要 根据2001—2015年秦巴山区由西南低涡导致的强降水个例,采用统计方法、天气学方法、数值模拟等,对影响秦巴山区西南低涡过程进......
摘 要:2008年6月10~14日我国南方出现了一次区域性的强降水过程,给江河、水库的防汛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应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8年6月12日广西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模式输出资料,对引发这次大暴雨的西南低涡的演变......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2004年9月3~6日因西南低涡造成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和......
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3版本)选用4种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ACM2、MYJ和NOPBL)对2011年6月16-18日造成强降水的西南低涡过程......
使用NCEP日再分析资料和常规降水观测资料,对2010年5月5—23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雨情及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
对2007年7月16—19日高原低涡东移形成的川渝地区大范围大暴雨过程,利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C TBB云图资料和T2......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1h一次的华南降水资料以及局地分析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11日20时-13日20时发生在......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0年7月8~10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涡度收支及潜热释放诊断分析。......
采用MM5高分辨率模式,对1999年6月26日至7月1日出现在江淮流域的两次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全程四维同化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梅雨锋与低涡关......
利用自动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2010年重庆地区的西南低涡暴雨进行了统计,并按照西南低涡的移动路径,将影响......
利用2015年6—8月GR APES-REPS(Global/Regional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Regional Ensemble·Prediction System)区......
利用NCEP/NCAR1°×1°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8─10日发生在川南地区的西南低涡暴雨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诊断分析......
利用实况降水、FY-2C资料、实时探空、NEC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8月2—5日川渝地区大暴雨过程主要环流系统、水汽输送特征,以及......
对1956-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在3月份的暴雨的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500hPa南支槽、850hPa滇黔桂地区活跃......
本文对2004年9月3~5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认为造成"9.3"暴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针对2007年7月8~10日四川盆地南部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逐小时红外云顶黑体亮度温度结合地面加密雨量资料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
利用1°×1°每6小时一次的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21~23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暴雨。结果表明高......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国家气象卫星中心云顶亮温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7月21—22日发生在陕南的暴雨天......
西南低涡是在青藏高原地形影响下产生的α-中尺度天气系统,其发展东移后,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是造成中国夏半年暴雨的主要灾害性天......
利用2000—2007年8年的逐日08时和20时的700hPa高空资料,对西南低涡进行普查分析,获得了2000~2007年期间西南低涡活动的一些统计事实:......
基于加密自动站降水、葵花8卫星和ECMWF ERA5再分析等多种资料,本文对2018年6月17日08时至18日22时(协调世界时,下同)一次青藏高原......
利用1996-2005年4~9月的MICAPS和NCEP/NCAR2.5×2.5°再分析资料和统计、平均合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