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潜热相关论文
为了探究高原降水、降水凝结潜热及其对大气热源的影响,本文通过降水资料以及高原低涡数据集研究高原降水及低涡降水特征,在此基础......
利用1979-2012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时间分辨率为1日4个时次,空间分辨率为1°×1°,对西南低涡的活动特征进行了统计和诊断分......
本文对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和2004年3月27-28日的一次沙尘暴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
针对2013年7月4~5日一次产生大风、短时强降水强对流天气的槽前型飑线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主要研究了飑线的中尺度结构特征、......
西北太平洋地区是全世界热带气旋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域。热带气旋一直我国学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通过运用NCEP/NCAR逐......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预防方法有以下几种:喷水法在预报有霜冻出现时,于......
喷水法在预报有霜冻出现时,于凌晨2~3时在作物或塑料薄膜上喷水2~3次,隔1小时喷1次。由于喷水使田间空气和植株间的湿度增大、水分......
提出了一种应用热虹吸管进行二次换热的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从燃烧、传热和结构设计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设......
为了解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凝结潜热的基本情况和变化特征,利用青藏高原东部93个站点1961~2013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夏季降水凝结潜热,......
对西南涡暴雨的预报不仅取决于对西南涡移动路径的把握,也与西南涡的结构及其演变密切相关。利用NCEP/NCAR 1°×1°......
The non-hydrostatic wave equation set in Cartesian coordinates is rearranged to gain insight into wave generation in a m......
通过运用NCEP/NCAR逐月的再分析资料,1975—2005年的高原东部夏季凝结潜热资料,西北太平热带气旋资料,初步研究了气候背景下高原夏......
通过分析2009年11月9—12日的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事件,探讨其发生前期和过程中的大气环境条件及形成机理。通过研究分析环流特征、......
应用全球谱模式(T42L9)对1986年和1987年个例进行了一系列有、无凝结潜热加热和地表感热以及地形作用的单因子敏感性数值预报试验,......
从考虑水汽凝结潜热作用的两维非静力平衡方程组出发,利用江陆边界条件,从理论上求得适用于陆地水体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当0〈k〈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FNL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时间分辨率为6 h),对2013年7月21—22日和2014年7月8—......
在非地转Q矢量的基础上,考虑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非绝热加热作用,引入非地转湿Q矢量的概念,并推导出其表达式以及用非地转湿......
利用美国NOAA系列卫星观测的青藏高原区(75°~105°E,25°~40°N)水平分辨率为2.5°×2.5°经纬度网格,共91......
利用1961—2005年青藏高原东部雨季凝结潜热序列进一步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其对后期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汛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1年6月18日发生在武汉机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典型的......
通过分析 1 998- 0 5~ 1 998- 0 8再分析资料 ,得知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准定常结构和瞬变结构有着显著的不同。月平均西太平洋副高中......
缩放喷管湿蒸汽两相凝结流中,凝结潜热对超音速气流加热使流动变为音速的加热量称为临界加热量.远大于临界加热量的凝结潜热对气流......
通过对 1 991 - 0 7- 0 5T0 8— 0 7- 0 6- T2 0江淮流域的一次气旋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 ,讨论了在气旋发展的不同阶段高低层位涡场......
超强台风威马逊(1409)登陆前发生快速增强现象,并成为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登陆台风。该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NCE......
利用1958-1998年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亚洲夏季风建立期间感热、凝结潜热和副高带季节演变的气候特征,并重点分析它们相......
一、前言以往的许多研究和天气分析,都证实在暴雨过程中,凝结潜热的释放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但对于中高纬地区,......
<正> 最近10年来,国外对台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台风预报的实际业务也有了一些改善。虽然台风和热带气象学在探测和理论分析......
对2008年初的冻雨天气过程中大气层结特征做了研究,并集中对贵阳、南昌和南京三站的层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冻雨产生时......
本文介绍了在旋转层结流体中,按相似条件要求,考虑了西印度洋过赤道气流、青藏高原地形、海陆冷热地表等因素的影响,成功地模拟了......
考虑了大气中凝结潜热作用,提出湿Q矢量概念并推导出非地转的湿Q矢量表达式以及用湿Q矢量散度作强迫项的w方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作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