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之死相关论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人海子的名篇,自从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以后,屡屡被人误读。许多解读这首诗的文章流于空泛,他们只抓取诗歌......
公元前278年,屈原自投汩罗江而死.rn2000多年里,自杀与死亡为诗人们开出了一串长长的黑名单:拉纪谢夫、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矢......
诗人朱湘和顾城之死 ,在中国新诗史上震动较大 ,曾经是评论界关注的两个热点。作为纯粹诗人和童话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执著 ,朱湘与......
【正】 第十四交响曲作于一九六九年,作品编号136;为女高音、男低音和室内管弦乐队(十把小提琴、四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两把低......
屈原,作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汨罗江畔的奋力一投,为后人留下了言说不尽的生命价值追问.而同为诗人的王国维,两千年后也同样选......
20世纪末的"诗人之死"作为一个精神事件,不仅紧密的暗合了世纪末情绪,而且又因为诗人身份的特殊与死亡的非正常形式,赋予了其神秘的......
2010年3月,48岁的张枣在德国图宾根去世,为“诗人之死”的神话名单增添了又一个逗点。诗人朱朱曾为张枣写过一首悼诗《隐形人》,以......
诗人在九十年代诗歌文本中的消隐,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在感物、观物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暗示了诗歌写 作面临新的可能。作者在文本逐......
海子被描述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他的死成为蕴含丰富的现代性隐喻。通过对海子诗歌中"村庄"意象的解读,可以发现"诗人之死"其实被过......
海子彗星般的诗歌生涯、独特的意象构造、神话般的诗歌帝国构成了当代中国诗歌史上令人眩目的景观。海子的诗之所以震撼人心、具有......
作为一种代际称谓,"第三代诗人"以叛逆的姿态颠覆了朦胧诗人的诗坛主体地位,实现了诗歌观念从精英到平民的位移,同时,也把自己绑赴......
昌耀是中国当代独树一帜的伟大诗人,这是因为他的写作立足于西部高原这一片具有独特诗学积淀的历史厚土,也是因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
戈麦以其坎坷的生活成长经历和曲折的求学过程来实现对诗歌本质的追寻及对诗歌道路的探索,以其对理想与信仰的坚守寻找着诗歌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