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坚相关论文
在中国绘画史上,兰和竹是被穷年累代地画之不厌的两个重要母题。十八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Novalis)曾经指出:“哲学原就是怀......
宋代书坛被"尚意"书风所笼罩,"意"作为宋代书家集体秉承的圭臬,可谓一时风头无双,然赵孟坚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横空出世地喊出了"......
赵孟坚(一一九九—一二六四),字子固,号彝斋居士。居海盐。赵孟坚和赵孟頫同辈,都是宋太祖十一世孙,但人生境况大相径庭。赵孟坚的......
《孔子庙堂碑》,又称《夫子庙堂碑》,由虞世南(558—638)撰文并书,初刻于贞观四年(630)前后。碑石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孔子庙......
先以"儒道互补",考察宋亡不仕的"文人寄兴派""兰"画家郑思肖和赵孟坚,以为前者主要以孤傲淡泊、狷洁超逸的品性和笔独,体现了儒家......
<正> 《逃禅词》的作者扬补之,不仅“词格殊工,南宋初不忝作者”,而且精于绘事,以画梅称著于时。同时代的范成大说:“近世始画墨梅......
本文以南宋画家赵孟坚《水仙卷》题咏为线索,考察历代士人在遗民心态的影响下如何观待赵孟坚和《水仙卷》,透过他们对赵孟坚的历史......
北宋水仙的分布中心在今湖北的荆州、襄阳和河南洛阳、许昌、开封一带,南北宋之交向长江中下游沿线和东部沿海转移。南宋中期以来,......
兰花是中国古代诗画中反复出现的文学意象与文化符号。自宋以来,兰花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相应产生了大量以兰花为题的题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