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互补相关论文
以儒家中庸美学观和道家无为美学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审美理念,对于现代包装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
一般认为,玄学的兴起导致了魏晋士大夫“崇尚清谈、不问政事”之风。但实际上,当时的伦理规范和用人制度决定了士大夫不可能“不问政......
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陶渊明的诗句在人格的审......
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人文生态条件密不可分,准确把握六朝的时代精神是研究六朝音乐文化的基础。本文从多方面阐释六朝的时代精神,并指......
摘 要:既往研究多从“百家同源”、社会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儒道互补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则以儒道两家人性观为考察对象,从中......
摘要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两个学派,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举......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人的思维特质也越来越受人关注。同样,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自信心的增强,也让我们开始讨论中国文化和中国......
《罗兰小语》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为了使人生不至真的幻灭而成为冷寂的虚空,我们一定要有一种故意不去看破的执迷;这就是认真……......
摘要在中国的艺术中,不管是音乐、绘画、书法还是建筑,都离不开一个主导的思想和精神,那就是儒道的互补。在这种精神中,中国的艺术......
摘 要:儒道互补,即表现在孔孟仁义价值与老子无为价值的互补性上,就儒学体系言,儒道互补是以仁义为本体,以无为为境界。在老学体系言,儒......
儒道两家作为中国文化两大重要思想流派,共同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构成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综合梅花的整体神韵和精神象征而言,梅花的美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雅不俗的品格;二是坚贞不屈的气节;三是先春而发的生机。......
该文试图改变以往的研究者偏于一隅(或者科学或者文学)的研究方法,突破传统的单纯性的历史评价,着眼于东汉的社会现实和张衡的具体人......
中国美学思想的根基是儒道互补,以此为总枝干,杂糅墨、法、释、禅等思想,开枝散叶,形成了一整套富有中华文明特色的美学思想观,“......
儒道互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国人的精神体现和古代的思想现象。认识到儒家和道家思想上的互补性和相通性是必要的。......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在春秋战国之后就流传在中国大地上的两大显学,儒家和道家的政治思想、处世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构筑了中......
纵观世界文明史,20世纪是“西学东渐”的时代.学术界也基于人类与自然、理性与感性、精神与肉体等西欧二元论思维,激烈地进行过争......
中国古代思想发端于孔、墨显学的对立,成熟于儒道互补.中国哲学既出世又入世,两极的统一表现就是“内圣外王”.阴阳学说是用关联模......
从古至今,中国艺术一直是在儒道互补的思想体系下发展的.儒家在艺术审美上重在社会功利性.道家则是超功利的.前者重视艺术的教育功......
《人间词话》中关于诗词创作的一些思想有看似矛盾之处,本文理出《人间词话》中主要相对概念并进行阐释,从而发现在这些看似矛盾的概......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以其冲淡的诗风和高洁的人格得到人们的景仰和爱戴。《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晚年之作,是他最......
就音乐美学思想而言,中国人长期以来受儒道互补的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而这种精神意蕴则支配和主宰了我们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倾向和......
紫砂壶发展至今,早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实用器,人们越来越关注紫砂壶隐藏在造型艺术背后的各种决定因素。本文把紫砂壶的造型美纳入......
由老子开创的“法於自然”的道家学说,经过战国、秦、西汉各个历史阶段自身认识的深化提高和系统完善,在东汉时期正式形成了道教,......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前......
西山万寿宫是江南著名的千年古宫,是道教净明道的祖庭,在海内外影响很大.净明道作为宋元时期兴起的“儒道互补”的新道派,倡导“忠......
中国思想在汉代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基本格局,到佛教传入成势,又演变成为三教鼎立。这样的思想格局逐渐养成了中国人理解学术的一种基......
摘 要:嵇康,一个“竹林七贤”中“目送飞鸿,手挥五弦”的餐霞客;傅玄,一个当值于仕,倡导“道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的礼教殉道者。二者作......
中国哲学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核心的儒道互补的混合体,它与美学是统一的。孔......
近年来,很多学者看到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相通之处,重视挖掘儒道互补的一面.学者们认为老子并不反对孔子的仁义伦理,只是强调这种道......
对近些年提出的意象油画的概念,就其产生的根源、对西方美术的借鉴与西方艺术的契合上进行简要分析。论述认为它是在中国传统主流......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结构是儒道互补。但儒道两家都是内圣之学 ,强调实践理性而忽视认知理性 ,因而发展不出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与科学......
儒家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倡导刚健进取,积极入世。道家则强调返璞归真,因任自然,主张保持个......
先秦时期,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重大的哲学命题,提出了各自鲜明的环境生态伦理思想。以儒、道为互补结构的中......
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是文化长期塑造影响的结果。现代心理学认为,存在着人类生活中一......
中西传统绘画于现实因素的表现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决定了二者不同的发展境遇与文化地位。本文从各自文化背景入手剖析了中西传统绘......
在全球化的浪潮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中国文化主体性能够建构,迫切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及其价值内容作出全面的分析与扬弃。儒道......
儒、道美学思想对中国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相互渗透补充,而和谐则是两者互补的焦点。陶渊明慕儒法道,并行不......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丰富多彩而又瞬息万变的生活带给人们很多积极影响,......
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既表达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又表现了道家的豁达态度,成为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追随到最纯真最至美的国学文化,本文就"儒道互补"这一思想来......
通过对丧服单元理想模型的分析,可以揭示其生活-生产-祭祀的三位一体性,并可以此支撑国人的家/乡信念。宗亲血缘/姻亲地缘作为儒道互补的......
本文从哲学本体论视角立论,试图证明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性质在本土化意义上置根于道家,冯氏不是新儒家,而是新道家;但同时承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