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方式相关论文
目的比较AAI起搏器与DDD起搏器不同的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预后的长期影响。方法86例因SSS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按不同起......
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为传统起搏方式,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术中导线植入较容易,易固定,在心内膜可获得长期稳定、可靠的起搏参数。......
目的旨在比较AAI与DDD两种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正> 1969年,Mistsui首先报道一组安置起搏器的患者,在起搏器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出现心悸、气短、胸闷、面红、出冷汗等症状,将其称......
随着起搏技术迅速发展和起搏治疗适应证不断扩大,起搏治疗患者逐年增加.但起搏治疗后,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或原有心衰加重......
从第一台可植入性起搏器问世至今,起搏器的发展经历了50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起搏器的寿命越来越长、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使用右心室被动固定导线的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是治疗缓熳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然而,近年的研究已经证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是一种非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法在房室同步和心室同步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影响中的应用.方法20例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将起搏方式程控为抑......
目的总结我院34例婴儿及儿童经心内膜方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经验,探讨相关的方法学、参数设置及评价疗效。方法患儿34例,其中男性22例......
目的:观察比格犬左心室(LV)急性心肌缺血(ISCH-NSR)及缺血后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峰值径向位移(RD)变化,量化评价不......
目的:观察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时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与固定频率心室起搏相比较。方法:对19例心动过缓患者植入了体动感......
大型研究表明双腔起搏在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衰住院率及房颤发生率方面优于心室起搏,但在改善生存率及减少脑卒中方面前者无优势;......
目的本文通过采用5种不同的心脏起搏方式,观察房室同步和心室激动顺序对犬急性血液动力学的影响.rn方法选用健康犬10只,随机顺序进......
患者,女,69岁,以病态窦房结(病窦)综合征收入院。体检:HR 50次/min,不规则,偶有长间歇,心界向左下扩大,BP 150/90 mmHg(1 mmHg=0.133 kPa)。24......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伴晕厥是起搏治疗的绝对适应证,而单导管双腔感知(VDD)起搏器则是一种较VVI/VVIR更先进的具有频率应答特......
起搏器综合征(PMS)是一组与起搏有关的程度不等的临床症候群,轻者仅感乏力、头晕,重者可致晕厥、心力衰竭.1990年Ellenbogen等重新......
例1.男,76岁.阵发性心悸15年,再发8 h于2000年 8月26日入院.入院诊断: 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服药控制阵发性房颤不理想,近来常有......
右心室流出道接近房室水平,此处起搏可使心室激动顺序接近生理,能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但这种起搏方式需要借助主动固定电极......
生理性起搏[1]是指人工心脏起搏器在矫正患者心率的同时通过起搏器不同的类型、起搏方式、电极的位置、各种间期的调节等方法的应......
目的 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血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6例患者拟行人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分为单腔起搏(VVI,n=......
目的 探讨最小化心室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因病窦综......
目的:人工心脏起搏后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研究了心脏起搏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以评......
自1952年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临床上起搏治疗不仅广泛应用于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而且已用于心动过速的治疗,人工心脏起搏技......
心脏起搏是指应用低能量的电脉冲暂时或长期地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抗心动过速起搏......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AAI与DDD两种起搏方式治疗病窦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医院行起搏器置入的病窦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
1病例报告男性,75岁.主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于6年余前安置双腔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近3年来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房纤颤,每月1~4次,发病......
对本院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通过人工调节为房室顺序起搏及心室起搏状态,运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二者的功能改变以利于临床选择最佳起搏......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后B型利钠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心脏永久起搏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7 d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
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因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引起的心率缓慢,由于心率过缓或心搏暂停,可能影响到血流动力学,临床上表现......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36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
背景:长期以来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 RVA)一直作为心室电极常规植入的部位,但心脏生理及病理生理学研究证实,起源于R......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产十二导联心电图仪同步记录,计算分析两组不同起搏方式QTcd(其......
人工心脏起搏可以追溯到1958年,它在保证患者基本心率的同时,通过各种类型起搏器、起搏方式、电极导线位置、不同间期设置方法来保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两种起搏方式[单心房按需(AAI)起搏和双腔按需(DDD)起搏]对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
目的 比较不同的起搏方式 (AAI与DDD)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患者的长期影响,包括心房颤动 (房颤 )的发生率以及生活质......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生活质量测评表,来评价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对这两种不同生活质量测评表进行综合评价比较。方......
目的比较AAI与DDD起搏方式对有正常房室传导功能的病窦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长期影响。方法104例因病窦综合征置人起搏器的患者,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