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鲁花赤相关论文
《元朝秘史》第17节:“其间,朵奔·蔑儿干死了。朵奔·蔑儿干死了的后头,阿阑·豁阿寡居中,生了三个儿子,名叫不忽·合塔吉,不合秃......
苏州博物馆所藏《平江路总管周侯兴学记碑》拓本,长2米,宽1米,24行,满行50字,字径寸许,《吴郡金石目》有著录②,原碑无存。内容记......
1279年在蒙古灭南宋的战役中,忽必烈得到了背叛的南宋海军的帮助。而为了建立一套粮食运输体系,蒙古人从另一条看起来更不可能的途......
本文的讨论虽然以元代陶瓷为主题,但是当年的陶瓷文献存世极少,倘若仅凭它们对证实物,多数问题或许永远无法索解。因为陶瓷属于手......
1276年龙门禹王庙令旨碑,是载有忽必烈三子安西王忙哥剌保护寺院令旨的石刻,碑陕西韩城县。碑面上刻楷体八思巴字二十三行,下刻正......
故父张照磨墓志 (高1.30米,宽0.50米,厚0.17米。额篆照磨张义墓志六字,十八行,行约三十四字。) 故父张照磨墓志 承事郎甘肃儒学提......
[摘要]元世祖朝东宁路的立废是元朝与高丽特殊政治关系的产物,同时又与高丽政局的变动、元朝对高丽统治策略的转变等密切相关。隶属......
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朝覆亡,元顺帝逃往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再逃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随着蒙......
本文要旨一、五代十国与高丽的关系二、宋与高丽的关系三、契丹、辽与高丽的关系四、金与高丽的关系五、蒙元与高丽的关系一、五代......
自1218年蒙古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到元朝灭亡的一个半世纪间,蒙元与高丽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宗藩关系。在这种关系框架中,蒙元始终坚......
牟平都姓为蒙古族后裔 牟平《都氏族谱》中记载必里海是都姓的第一代蒙古先祖。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宁海州志》卷十一日:“必......
撒拉族是世居青海少数民族之一,聚居于青海循化地区.在元朝其首领曾为世袭达鲁花赤,说明撒拉族在元朝社会具有一定的政治势力和影......
【正】 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元代探马赤军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和研究,其中有的问题已基本弄清,有的问题还处于探索之中。如探马赤军......
元代路达鲁花赤,位居总管之上,在地区基层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黑水城出土文书》所见亦集乃路达鲁花赤共有7位,均不见于其它文献......
绝大多数汉人世侯都忠实履行了蒙廷规定的纳质、助军、输粮、设驿、编户籍等义务;燕京行台统辖、监临中原诸郡,汉人世侯听命于燕京行......
【正】笔者曾在拙著《蒙元驿站交通研究》中简要讨论过元朝监管乘驿秩序的职官脱脱禾孙,涉及其设置的年代、职责、含义、对外影响......
【正】元代东北地区政区建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些政区的建置与蒙元和高丽的关系密切相关。而元代沈阳路的建置就源于蒙古与高丽......
【正】 一《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之发现甘肃酒泉旧城东门洞内两壁各嵌刻有文字之石柱一枚,曾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张维......
和林系元朝故都,大德末年建置路总管府,皇庆初改为和宁路总管府,其官员设置同于内地。由于政治地位特殊,和林管理体制模拟两都,官......
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先后进行两次西征。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蒙古帝国在中亚设置达鲁花赤,建立起蒙古帝国的统治权......
知县,掌管着全县的政令,是一县最高的行政长官。中国历史上每个时代对于知县的称谓也不一样。早在西周时期,被称为“县正”。东周......
【正】一、蒙古对高丽的军事侵略成吉思汗建国后,不断向四方扩张,从掠夺财富转变到征服和占领。高丽与蒙古中间隔着据有辽东的契丹......
【正】元至元六年(1269),高丽权臣林衍擅自废立,引起国内动乱。元朝趁机大举干涉,完全改变了高丽政局;忽必烈与高丽的政治联姻也在......
蒙元时期,蒙古传统的游牧家产制与中原传统的中央集权制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碰撞。皇帝与中央政府想逐步推行集权制,而诸投下(即诸王......
本文对清人阮元所辑《两浙金石志》中《元舍剌甫丁墓碣》碑文及阮元跋文重新加以标点,并围绕舍剌甫丁曾任元攻下上海后首任"嘉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