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学制相关论文
我国师范生师德培养制度肇端于晚清师范学堂,制度化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此后历经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逐渐成熟并完善。......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以后,为了挽救国内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广大爱国学子纷纷负芨东渡,从1896年到1911年,国内出现了一股空前壮大的留......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教育一直呈现着一种“重文轻武”的文化现象。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才使清朝统......
严修(1860-1929),字范孙,天津人,1894年授贵州学政.他在视学贵州期问,创设官书局,引进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改革学制,培......
晚清时期,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被迫实行了教育“新政”。通过教育“新政”,以科举制为主体的教育体制走到了尽头,产生了近代......
由传统“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转变,晚清作为我国农业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晚清农业教育......
中国近代学制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受迫性转向的结果。中国教育打破了自身原有教育生态,强行移植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如果不从文化......
近代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权益在学制当中从遭受漠视到有所体现再到完全确立,经历了艰难的演进历程,大体萌芽于《癸卯学制》,初定于《......
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上是邻近的国家,经济和文化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在引进近代学制之前,两国的教育制度是相似的。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引......
学制是一个国家教育体制的核心,是各国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在推行和发展中许多方面均存在差异。日本的教育改革......
19世纪末,在日趋严重的内外危机的刺激下,许多先进的中国人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罗振玉(1866-1940)是中下层知识份子中的一员,以......
学制的产生与变迁,对我国教育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型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得以施行的三部学制之中,除癸卯学制外,壬子癸丑学制、壬戊......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既是外国教育浸润影响的产物,更是中国传统教育自身适应时势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是中西教育交融演变的产物。晚清......
21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近代学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了研究领域、范围和视角,出版了相关的著作,发表......
壬寅学制颁布,标志着实业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癸卯学制比较详尽地规划了实业教育的初、中、高三级模式.壬子癸丑学制仍然兼重实业......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近代学制建立前体育课程发展概况进行了溯源性挖掘与分析,探讨了教会学校、洋务学......
建立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先后规划设立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制"在中国近代学制史上的重要意义,历来受到教育史学界的肯......
20世纪初,农村经济走向全面衰落。学术界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诸如国内外资本主义的冲击、国内封建半封建的剥削、自然灾害连年频......
中国学前公共教育是随着《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等三部近代学制的颁布和实施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学前教......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伴随着中国近代学制的制定而确立、发展起来,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这是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
在清末民初的三次学制变革过程中,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借助学校教育制度,从癸卯学制中学科品格的具备到壬子癸丑学制中学科意识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