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政策相关论文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的远东政策几经调整,最终向抑日援华的方向转变,对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主要远东国家......
20世纪30年代,中德关系极为微妙。国内外史学界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德关系研究很多,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外交事件及双边政策,然而......
甲午战争后,英国在华优势地位受到其他列强的严重挑战,作为其远东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在华外交政策随之陷入了困境。为保全既得利益......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晚十点左右,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不仅仅是中国和日本......
一战以后 ,德国在远东一方面实行“非强权政治”性政策 ,为迅速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其他远东国家的关系 ,重返远东市场创造了条件。......
一道胜银行简史沙俄帝国本是欧洲一国,自十七世纪中叶侵占到外兴安岭北之勒拿河流域和贝加尔湖后,才与我国接壤,继又不断侵扰我国......
德国远东政策是为其欧洲战略服务的。1930年代以来,德国对中国矿物的需求要大于其对日本支持的需求程度;而在1938年以后这种关系则发......
苏联早期远东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复杂性.苏联早期远东政策呈现出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由强化到淡......
清末,中国国势衰微,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开始了大规模海外殖民扩张。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成为西方列强激烈角......
一战以后,魏玛政府鍪于战后德国地位下降、远东出现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采取“中立”、“平衡”政策,企图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其他远东国......
首先从宏观上介绍了日俄战争时期日美关系的研究现状.其次从美日远东政策、西奥多@罗斯福与日俄战争、日本宣传外交与美国、<桂太......
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开始推行积极的远东政策。到90年代,俄国远东政策的直接表现是在华大规模兴办企业。近代俄国在华兴办的企业主要......
第二次近卫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日本公然挑战《九国公约》对华政策的总原则,导致英日矛盾迅速激化。为此英国对远东政策做了较大调整......
太平洋战争是英美日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霸权斗争的产物.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
"九一八"事变牵涉各方远东外交政策,美国作为远东拥有重要利益的大国,其外交政策走向对国际局势具有重要作用。最终,在日本的武力下,......
一战以后,魏玛政府在远东一方面实行"非强权政治"、"中立"、"平衡"政策,为迅速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重返远东市场创造了......
1938年2月,正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顽强抵抗日本侵略之际,希特勒宣布正式承认"满洲国",宣告了德国放弃维持近6年之久的不公开承认......
在纳粹党领导人亲日思想影响下,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主张通过访问和承认伪满洲国,达成德日接近.德国外交部从维系与西方国家、苏......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外交领域内存在几股不同的力量,分别有外交部、国防军与纳粹党。它们的外交主张与手段各不相同,其在德国国内权......
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从巴尔干和中亚转到远东,其目标是争夺远东霸权。俄国利用三国干涉还辽的外交成功,实现了在......
1917-1923年这一时期是苏维埃俄国由立国未稳到日趋巩固并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时期.由于苏俄远东政策服从服务于苏俄的欧洲政策,所......
19世纪下半叶英国炮制、渲染"俄国威胁论",既有全球战略上的考量,又有在远东地区防范、抵御俄国南下的现实需要,是英国维护既得利......
为了攫取中东铁路的权益,俄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进行了精心准备。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国于1895年带头成功干涉还辽,说明其已经完成了......
所谓沙俄远东政策,是指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一直到1917年沙俄十月革命爆发以前,沙俄为了侵略中国和朝鲜、夺取在远东的霸权所实行的帝......
鸦片战争后,随着清政府对西方列强了解的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一系列抵御西方列强的外交策略,其中被清政府最为看重的就是"以夷制夷",特......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为断绝中国的海上交通线而封锁了中国海岸,并强行搜查过往船只。此举严重侵害英国的在华经济利益和国家尊严。......
日俄战争前,沙俄为了摄取远东地区的利益,一直推行远东政策,但沙俄远东政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很长时期才最终形成的。沙......
由于美国传统的远东政策原则:倡议和支持门户开放政策,但拒绝为维护此政策而战.阻碍其对己变化了的远东权力格局及带来的美国在其......
美国在日本侵略中国初期阶段奉行对日绥靖妥协政策,而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启和坚持,促使了美国远东政策向积极方面转化,最后确立了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由于经济利益关系,对中国东北地区极为重视。在1898年以前,美国碍于自身军事实力的不足,走的是庇护于列强的......
1939年天津租界危机期间,英国根据欧亚局势的演变和美国态度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其远东外交政策。本文通过对英国在天津租界危机中的......
美国退出六国银团宣告了"金元外交"政策的彻底破产,但司戴德作为当时美国远东政策在中国东北的实际执行者,回国后仍奔走于民间商业......
20世纪初美国的"满洲开发计划"贯穿了晚清与民国两个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该计划肇始之初,其实际执行者即后来作为美国远东......
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俄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渗透是这个时期俄国远东政策的主要特征。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成为俄国远东......
中国东北地区南接朝鲜,北临俄国,东南与日本隔海相望,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来是远东矛盾的焦点。19世纪中期以来,日俄两国围绕大陆......
以1938年日本发表“东亚新秩序”声明为界,太平洋爆发前的美国对华政策可以分为“史汀生主义”和援华制日两个阶段。美国从商业利益......
抗战爆发前十年间 ,中德两国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 ,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德国政府内部 ,就对华和......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在外交上选择诉诸国联。作为国联领袖的英国不愿认真履行《国联盟约》义务。英国以利益为取向,在远东政策上采取......
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对中国东北地区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并时刻以维护“门户开放”政策作为利益旨归。随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
18 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 ,因中日两国实力的变化 ,英国借助日本之力维护远东现状的新远东政策取代了利用中国稳定远东局势的旧远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政府采取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来绥靖日本,在失去东南亚殖民地后不久,英国就一直为战后重返东南亚殖民地而......
日本以朝鲜和中国为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思想由来已久,1890年山县有朋炮制出“主权线”和“利益线”理论,则标志着日本近代大陆政策......
抗战时期,葡萄牙因经济、军事、人口、面积等原因,已经沦落为世界上的三流国家,为使澳门免于被日本占领,在中日两强中不得不采取"......
甲午战争后,俄领导了“三国还辽”,这使得远东国际力量出现了新的组合,远东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俄国不仅不费吹灰之力......
论文以美国远东司代理司长司戴德的“满洲开发计划”为研究视角,以康奈尔大学馆藏的司戴德档案文献为史料依托,再现了20世纪初列强间......
1940年6月法国的溃败,促成了法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维希法国的诞生。这一政权因其对德合作及极端保守的施政纲领而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