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政策相关论文
1935年华北事变期间,日本方面以上海发行的《新生》周刊所载《闲话皇帝》一文有“大不敬”文句为由,挑起事端,威逼中方接受种种无理要......
在国际关系学界,绥靖政策即指20世纪30年代以张伯伦为首的绥靖主义者对纳粹德国侵略行为的纵容,1938年英、法炮制的慕尼黑阴谋更是......
1935年华北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某种变化,即由妥协退让逐渐转向强硬,其发生变......
九·一八事变过后国民党的对日政策一直是攘外必先安内,对日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但是随着华北事变后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强,国民......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确立诉诸国联的政策是以国民政府中央部分领导人所形成的共识为基础的,是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周年,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即开始纪念,形成典型的“九一八”纪念话语,其思想内涵主要集中于关注东北以纪念......
1932年初,日军侵华,发动了“一·二八”淞沪之战。那时我在上海参加了上海青年所组织的“抗日救国团”。后因蒋介石屈服,中日一度绝交......
1933年4至8月,南京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借出席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的机会,对美欧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访问,以寻求列强和国......
进入21世纪,记忆研究成为了美国外交史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学者们从决策者的个人记忆、美国社会的集体记忆以及国际层面的记忆三......
[摘要]在战后日菲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战争赔偿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以旧金山和会为界,日菲赔偿问题分为两个阶段。和会前,美国掌握着......
缉捕1945年8月14日,天皇裕仁接受美、英、中联合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并于15日昭告全国,日本无条件向盟军投降。同年8月29日,盟军......
1932年3-9月国联调查团来华期间,除进行事实调查外,还试图寻求解决中日冲突的办法.作为国联调查团团长,李顿来华之初,试图介入上海......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大规模入侵,至“七七”事变发生后,演变为中日间的全面战争。“九一八”事变至“七七”......
1931-1938年间,美国对日本侵略中国持“不承认”的绥靖态度,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日本与美国有巨大的贸易往来,这时美国从中获得了巨额......
对日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和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
20世纪50年代,鉴于当时世界和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美国政府最终同意了日本提出的对安全条约作出修改的要求。经过一年多的谈判,美国和......
台湾与日本关系牵涉到海峡两岸关系和中日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972年中日建交确立了台日之间的基本关系框架,即局限于......
韩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两国同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又同在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体制内,韩日关系对......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出于种种考虑,对日本一直抱有妥协求和的愿望,作出过某些退让,但美国在根本问题上始终未作出过幕尼黑式的让步......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顺理成章的复出,这引起了日本的警惕,因其害怕这个昔日的老对手。但面对中国国内几乎众口一致的非袁不可的呼声,......
近年来出现的东亚地区合作趋势符合中国和所有东亚国家的共同利益,中日两国在推动东亚合作的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中日两国的东亚政......
抗战胜利之际,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和世界人士书》广播讲话,该讲话的主旨长期以来被广泛地理解为“以德报怨”......
国民政府处理“一·二八”事变的基本出发点是首先实现中日停战,然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为此,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与外交方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经历了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妥协退让,到"华北事变"的强硬、"七七事变"的联共抗日,再到相持......
国民政府处理一·二八事变的基本出发点是:首先实现中日停战,然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为此,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与外交方面多......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从遏制苏联的需要出发,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军事占领。1947年美......
1949年通过的NSC48/1等一系列文件反映了杜鲁门政府对日占领政策的战略转变。这一转变对美国的对韩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开始......
二战以来,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国。面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为了保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尼......
美国政府从1944年初开始制定战后对日政策,约瑟夫·格鲁作为一个知日派外交家全程参与其中。格鲁认为,天皇是日本与未来占领当局......
对日政策是美国远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经历了由"扶日抑俄"向"美日对抗"的转变,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实施"均......
如何确定中国的全球外交战略,并制定相应的亚太外交战略是确定对日政策并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21世纪初,中国的全球战略......
1936年2月至1937年7月,中国政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汪精卫据此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对两广事变先持中立态度,后持反对态度;对......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不失时机地做出调整对日政策的决策,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同日本的友好......
二战以后,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由于陷入越南战争,约翰逊政府尽力争取得到日本的支持与合作,最后不得不归还小笠原群岛。......
19世纪后期,远东地区对美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由于缺少与欧洲列强竞争的军事实力,这一时期美国主要通过假手日本和联合日本的......
19世纪后期,美国对日政策涌动着一股暗流,即扶植、纵容,一言以蔽之,是绥靖.远东地区对美国具有重要意义,但美国缺少与欧洲列强竞争......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的对日政策不能一而论之,应该分成妥协与不抵抗两个层次来分析。妥协政策的推行是张学良正确分析客观局势而......
1954年,日本渔船福龙丸第五的船员在比基尼海域遭受美国氢弹试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并导致一名船员死亡。日美两国围绕船只处理、受害......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尤其是政治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忽略了对经济原因的研究和分析.纵观抗......
南京政府时期,留日归国学生掌握了主要权力。从党权上看,在此期的国民党五届中央执委会中,留日生占委员的近1/3,占常委的一半以上。从政......
自从近代以来,作为西方主要大国的英国在远东地区,特别是在中国拥有诸多权益,因此对于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一直极为关注.然而,直到......
在外敌大举入侵之时,国民党政府制定的对日政策不仅未凸现出对所有阶级的超越性,反而凸现出大地方大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与其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