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群体相关论文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北部沿海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之一。温度是影响刺参生长繁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夏季高温频繁......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文蛤(Meretrix meretrix)转录组中微卫星序列(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并且具有较大的出口创汇潜力。近年来,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加,大......
本研究针对中国对虾选育群体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es,WSSV)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不同中国对虾家系自......
[目的]明确凡纳滨对虾连续3个世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及近亲繁殖对个体生长速度和抗病性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种质改良提供理论......
日本对虾是我国重要的对虾养殖种类,开展其良种选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以日本对虾育种群体为材料,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不同......
利用微卫星DNA技术对刺参微卫星标记进行筛选及其群体分析。首先,对刺参不同部位的DNA提取效果进行研究,分别以CTAB法、SDS法、Seg......
中国对虾亦称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由于其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耐低温、品质好等优点,曾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
本研究以建鲤和黑龙江野鲤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法于2008年(F1)、2010年(F2)以及2012年(F3)分别建立黑龙江野鲤自交群体(HH),建鲤自......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是我国生产海水珍珠的重要贝类之一,闻名遐迩的“南珠”就是合浦珠母贝所产。但近年来,养殖出现性状衰退......
选择压力是驱使群体遗传分化的主要驱动力。不同的选择压力可能导致群体不同的分化方向,对群体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鲤(Cyprinus car......
本研究首先通过主要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patibilitycomplex,MHC)Ⅰ类α2结构域基因序列,对我国团头鲂自然分布区的4个野生群体......
福瑞鲤是以建鲤和黄河鲤及其正反杂交种为基础选育群体,通过1代群体选育和4代BLUP家系选育,培育出来的优良养殖新品种。福瑞鲤体型......
前言rn传染病的遗传抗性存在着诸多争议.在过去的30多年里,人们发现不同动物种类的许多基因多态性强烈地影响着传染过程的后果,这......
抗逆选育引起的遗传变化不仅源于DNA序列的变化,也有来自于表观层面的修饰改变。为探究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耐高温新品系......
[目的]分析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为进一步改良优化凡纳滨对虾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凡纳......
为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了解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潜力,该研究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0)为对......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第3代、第4代和第5代人工选育群体各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16个引物产......
为探究经过2个选育世代后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变化,实验采用多重PCR技术对4个野生草鱼群体(邗江、九江、石首、吴江)和2......
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吉富品系罗非鱼的两个家系(GF1和GF2)以及奥利亚罗非鱼(Fo)和奥本尼罗罗非鱼征11)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扩增......
皮南肉牛是利用南阳牛和意大利皮埃蒙特牛杂交选育而培育的具有较好肉用遗传特点的新选育群体。自1986年从意大利引进皮埃蒙特牛冻......
采用放射性免疫(RIA)和组织学切片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选茼群体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周年变化与性腺发育特点的关......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人工选育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2个标记位点中,每个位点的等位......
采用RAPD技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第一代和第六代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在20个10 bp随机......
家养动物是研究长期人工选择对动物基因组产生选择效应机制的独特对象,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是一种受人工干预(驯养、选......
通过对线粒体DNA控制区和COI基因序列的联合分析,研究了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3类遗传生态群体(包含4个野生群体、2个驯养群......
为了解人工选育对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选育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采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了华南鲤4个连续选育世代(F1、......
本文研究了水环境急性低氧胁迫对卵形鲳够Trachinotusowatus选育群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急性低氧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长江刀鲚野生群体(YS)与3个连续选育世代群体(F1、F2、F3)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
为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来了解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选育潜力,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0)为对照组,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标记评......
团头鲂选育群体基因组选择信号的检测有助于研究人工选育条件下基因组的进化机制,为团头鲂的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团头鲂"浦......
品种来源:收集4个中国对虾自然群体及2个选育群体,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选育。......
中国对虾“黄海2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4个中国对虾自然群体及2个选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全国......
本研究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2b-RAD)技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2号" 2015~2017年3个连续选育世代(G9~G11)......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虾类。然而中国对虾产业一直受到诸多问题的挑战,尤其是1993年白斑......
采用线粒体Cytb基因为分子标记,研究金色鳜鱼选育群体与安徽三大水系野生鳜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10个样品的C......
利用分群分离分析法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人工选育生长快的第6代群体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进行了微卫星DNA的遗传......
以湖南和江苏的野生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基础群体选育了6个群体,包括4个家系选育群体和F1、F2两个群体选育群体。对4个家系......
牙鲆“鲆优1号”是将抗鳗弧菌感染的中国牙鲆[选育出的抗病选育群体(RS)],与日本引进后选育的牙鲆群体(JS)进行交配。从中筛选出养殖成......
在江苏高邮市,对罗氏沼虾“南太湖1号”选育群体与未经选育的其它养殖群体进行了养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育群体在大塘养殖阶......
为研究施氏獭蛤选育群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经2代群体繁育的20月龄、养殖在水深5~7 m的泥沙质潮下带滩涂中的施氏獭......
以本课题组选育的“闽优1号”及未经选育的普通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者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
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壳金品系与壳黑品系分别是壳颜色为金色与黑色的选育群体,为了评估选育效果与选育差异,分析了F3群......
为开展钝缀锦蛤早期群体选育,通过生长性状研究群体选育的潜力,以经1代群体选育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为亲本,通过阶段性移养的......
为从基因层面了解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纯度,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0)为对照组,采用14个多态性转录组微卫星标记评估......
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凡纳滨对虾4个选育群体(Molokai、OI、SIS和Kona Bay)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