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造像相关论文
本文对20世纪南北朝(420~589年)佛教考古研究作了系统地述评。南北朝的石窟寺是20世纪中国佛教考古研究的重点所在,主要针对各重要......
[摘要]西藏佛教造像始于公元7世纪初,是在古印度、中原和尼泊尔等周边佛教文化的多重影响下,并与本民族地域文化不断相融中产生的一种......
<正>11月29日,"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幕。展览以中国境内十四个省市区出土的十六......
期刊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通过佛像来表达其教义理论是最直接、最具体的表达方式。历史上佛教造像材质非常丰富,包括石、木、泥、金铜等。......
<正>西藏佛像艺术发轫于7世纪初,在吐蕃时期早期和吐蕃分治时期,西藏佛像艺术主要受西藏周边的外来艺术影响,分别有西北的斯瓦特、......
<正>南北朝时期,我国佛教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佛像艺术在新的时代风气影响下也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佛像艺术,一......
<正>鹊桥仙·樱花风掣经幡,晚钟素响,与谁共醉潇江?徨徨半生一叶渡,问冷暖,不忆冯唐。孤帆半面,春笛一曲,又是樱花北望。珞珈不愁......
本文通过对文献与实物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对佛教的推崇和阿弥陀佛信仰的兴盛,才使阿弥陀佛整铺造像得以在隋代出现,并且成为中......
<正>在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体系中,金铜造像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脉络。炫目的质地和便携的体量,使金铜造像承担着与石窟造像不尽相......
<正>常见有文房供养佛像的,尤其是唐以前的鎏金铜佛,俗称"板凳佛"。这些鎏金铜佛,绝大多数都比较小型,小至五六厘米高,大者也有二......
<正>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有"西出长安第一城"之称。全......
<正>2006年10月,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了15件明代宫廷佛像和法器,数量之多、品级之精、价值之高,是近年来国际和国内佛像艺术品市场......
<正>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被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之感,对之顶礼......
紫金琍玛是指清代宫廷造办处对由藏地传入的金铜造像藏文专名的汉译,原文为zi-khyim lima,最初是16世纪藏地学者对明中后叶汉文"紫......
1976年11月,在隆化县征集到一批三尊金铜造像,其中一尊刻有铭文和明确纪年,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北魏较早时期有确切纪年的铜造像,对北......
<正> 1988年5月下旬,山西省平陆县城北郊的圣人涧村村民冯氏在雇工凿院取土过程中,于距地表3.2米深处,发现了一处以鎏金铜造像为主......
佛教造像作为宗教信仰供奉之物,本来不存在真伪的问题,但随着人们对古代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喜好,佛像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藏品,仿古作......
<正>北魏时期的佛教金铜造像是中国传统的本土艺术与西方外来文化、艺术相互融合的作品,其作为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流的重要实物资......
<正>永宣宫廷造像是明代永乐和宣德时期由宫廷组织人员,以藏传佛教造像样式为蓝本,铸造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金铜造像。这类造像均施赐......
<正> 一 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发现了龙兴寺遗址,据报道寺址位于青州古城西门南部,占地近3万平方米。过去在该寺遗址范围内曾多次发......
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前身原河北省文物工作队、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曾派员在全省各地征集到数量可观的多批佛教......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隋代开皇年铭鎏金铜造像数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1.开皇二年张万通造像单身坐像,通高14、像高3.9厘米。佛高髻,......
在晚期西藏金铜造像作品中,扎什利玛佛像是知名度很高的一种。扎什利玛为简称,全称为扎什伦布寺利玛,指以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