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证相关论文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本方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通......
<正> 邓某某,男,56岁。农民。患者于1986年4月曾作阑尾手术。1987年7月18日上午,因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呕吐胃内容物1天,收住院......
<正> 陆九芝的温热观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持仲景学说研究温病证治;二是极力抨击叶派(指叶桂及承袭叶说的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学......
《伤寒论》三阳热证发热各有其特点,太阳证翕翕发热、发热恶寒并见;阳明证但热不寒、日晡潮热;少阳证往来寒热。病因病机不同,热型......
<正> 辨证施治,是《伤寒论》撰用《素》、《难》精神,而为后世理法方药的规矩准则,兹约述如下。一、辨色《素问·举痛论》说:“视......
<正> 恽铁樵(1877—1935)江苏武进人。自幼孤苦,父母早亡,青年时毕业于南洋公学(西安交大前身),先教书,后入商务印书馆主编《小说......
小柴胡汤是现代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张方剂,外感内伤,男女老幼,只要病机符合少阳枢机不利者,皆可应用;三阳同病之所以用小柴胡汤,是因为......
<正> 37.论风湿相搏证 [原文]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鞭,......
读俞长荣教授《论医集》小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长沙410000)刘炳凡1读书得间勇于实践余于80年代中期读俞长荣教授著《伤寒论汇要分析》,讶为学......
痤疮在中医学中称为"皶",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患。古今医家对此描述颇多。程益春教授通过临床实践从六经辨证入手,对于阳明经表证以......
<正> 八纲是中医的精髓,为中医辨证的纲领。虽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实为其总纲,可概括其他六纲,得分为阴阳两类。里、实......
目的:观察自制蜂蜜栓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自制蜂蜜栓纳肛,对照组开塞露纳肛,疗程7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
<正>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江苏常熟人,是明末著名的医学临床家。其生平有两大特点:一是好游,壮年以后游医各地,寻师访友,切磋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该方用于治疗少阳合并阳明症状的诸多疾病在临床上被证实效果极佳,在临床的治疗诊断时,针......
<正> 明代著名医药家缪仲淳(1546—1627),系常熟人。他所撰的《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广笔记》中的伤寒专论部分(两书所载内容基本......